鷹牌陶瓷 | 鷹牌四十周年特刊
回憶深處有鷹牌
張永農
作為建陶企業的一面旗幟,鷹牌已經走過了整整40年的發展歷程。在他們即將隆重舉行40周年慶典的大喜日子里,7月29日,我收到了《鷹之聲》主編游慧怡發給我的一份郵件:為《鷹牌成立40周年紀念特刊》撰稿的邀請函。
作為建陶企業的一面旗幟,鷹牌已經走過了整整40年的發展歷程。在他們即將隆重舉行40周年慶典的大喜日子里,7月29日,我收到了《鷹之聲》主編游慧怡發給我的一份郵件:為《鷹牌成立40周年紀念特刊》撰稿的邀請函。
依照常理,收到此類約稿信的作者,都會為約稿方大唱贊歌,為他們增添喜慶氣氛。
但是,這一次,卻勾起我一段“招是惹非”的“痛苦”記憶!
這段個人“痛苦”的記憶,從另一個側面印證了鷹牌的成功與們們的創始人———龐潤流先生是密不可分的。
1989年3月28日,我創辦了佛山市陶瓷工貿集團公司的企業報———《陶城報》。服務對象主要是佛陶集團。至1992年9月10日,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陶城報》向國內外公開發行,國內統一刊號為CN44-0130Q。雖然她的主管單位和主辦單位仍然是佛陶集團,但由于是國內外公開發行,從理論上說報道范圍已經可以突破佛陶集團。但是,報紙剛開始報道集團以外的內容,讀者從感情上不肯接受,并立刻引起非議。
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曾經輝煌一時的國有企業佛陶集團開始衰落,一大批鄉鎮集體企業卻趁此“機遇”迅速發展壯大。龐潤流領導的鷹牌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在鷹牌陶瓷的鼎盛時期,“龐潤流”幾乎就是其“代名詞”。
1994年,原佛山市石灣美術陶瓷工藝廠轉制并改名為佛山市石灣鷹牌陶瓷集團公司。在總經理龐潤流的帶領下,短短幾年時間,就有“鶴立雞群”之勢。
在陶瓷行業“一起(鷹牌)一落(佛陶) ”的現實中,我深入研究與思考了個中緣由,但始終不得要領。
1995年9月的一天,我冒著被婉拒的尷尬,十分冒昧地上門拜訪了龐潤流。在采訪前,他對我“約法三章”:采訪可以,但不能記錄,不能在報紙上發表。我未置可否地繞開了這個話題。單刀直奔主題。
好在龐也是性情中人,沒聊幾句就打開了他的話匣子。我說:“聽別人說你龐潤流好大膽!”他即該打斷了我的話:“誰說的?”
我馬上接過話頭說,佛陶集團好多廠從國外引進設備,都是通過香港的中介公司牽線搭橋,與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的設備制造商聯系,前往考察、參觀,然后簽訂合同購買。可是你龐潤流引進設備,卻不找香港中介公司,自己買了機票就跑到國外去購買自動生產線設備,“還說不大膽”?
這段話一下子就激起了他的談興。
龐潤流說:“我這人從來不喜歡被人牽著鼻子走。親自跑到意大利,看生產廠、看設備制造廠,買什么不買什么自己說了算。可以省一大筆中介費,又可以不買國內亦能制造的一部分配件,比全線引進化算多了。”
接著他又如數家珍般地向我介紹了他倡導的、有別于國有企業的改革措施。
10月6日,我就在《陶城報》頭版刊發了《龐潤流不承認自己大膽》的長篇通訊,介紹了龐潤流倡導的一系列改革舉措。
沒想到這篇被讀者認為是替“外企”“唱贊歌”的文章,在佛陶集團內部引起了喧然大波!一時間罵聲一片,其中最“難聽”的是說我是佛陶的“叛徒”;是想為“投靠龐潤流出賣佛陶”……
現在事情過去將近20年了!我趁此機會翻出“舊帳”,最大的希望是誰也不要“對號入座”,權當笑談。則幸甚!
祝龐潤流和老一輩鷹牌人健康、幸福、快樂!
祝新一輩鷹牌人健康、幸福、快樂!
祝鷹牌集團越來越紅火!
(作者系行業資深老前輩,《陶城報》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