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牌陶瓷 | 《鷹視界》(原《鷹之聲》第117期)
當我們談設計時我們談的是什么
近兩年來,即使是最傳統、最缺乏變化的行業,也開始重視設計的研究與實踐。消費者期待看到更好的設計,企業也希望通過優質的設計,提升自身產品的用戶體驗、易用性、以及品牌美譽度。
此時,我想說,當我們談論設計的時候我們談的是什么?
當我們談設計的時候,談的是設計原理
當我們談論設計時,必定談及設計理論的三大原理——平構、色構、立構。
提到平面設計:必然會想到節奏、動感、進深;想到對稱與平衡;想到比例與適度;想到對比與協調;想到重復與交錯;想到點、線、面;想到單形和復形;想到形的骨骼單位與分類;想到對比;想到變異;想到肌理;想到錯覺與空間;想到重構。
提到色彩設計:必然會想到三原色;想到光源色、固有色、環境色;想到明度、純度;想到間色與復色;想到色相分類;想到色彩冷暖的強、中、弱對比;想到色彩的調和原理;想到色彩混合;想到色彩的均衡;想到色彩主從;想到色彩感覺;想到色彩象征——
提到立體設計:必然會想到實體與虛體;想到量感;想到空間感;想到場力;想到肌理的形態、觸覺與精神;想到材料;想到加工方法;想到半立體;想到線材的立體;想到面材的立體;想到塊材的立體;想到集聚構成;想到仿生構成——
當我們談設計的時候,談的是商業與人文
當我們談論設計時,會談到現代設計起源,自然繞不開包豪斯。在設計理論上,包豪斯提出了三個基本觀點:①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②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③設計必須遵循自然與客觀的法則來進行。但是,現代主義設計藝術卻體現了功能主義原則,最初幾乎是為了二戰后的現代商業而誕生。它的特點在于形式跟隨功能,去除干擾和裝飾。設計的出發點是功能,講究設計的科學性、方便性和成本核算。
這些觀點對于工業設計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使現代設計逐步由理想主義走向現實主義,即用理性的、科學的思想來代替藝術上的自我表現和浪漫主義。
進入 20 世紀 60 年代,西方發達國家從戰爭的困境中走出來,新材料、新能源大量出現。設計藝術也逐漸擺脫了現代主義單一的設計樣式和統一的設計理念,走向多元化和多品味的發展方向。當時,設計領域對現代主義設計藝術的反叛和批評已經開始。“后現代主義設計”最早出現在建筑領域.而后發展到包括產品設計等廣泛的領域,主張設計形式多樣化;反理性主義,關注人性;注重產品的人文含義,更加強調人文與技術相交融的思想,讓功能性與藝術性得到統一。
當我們談設計的時候,談的是哲學
走到今天,我們談論設計已經不單單是形式方面的問題,更多的涉及精神、涉及到世界真理的探尋。
原研哉在《設計中的設計》中說,“設計不是一種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質的感覺能力與洞察能力”。
設計成為我們觀察和認知世界的一種方式,設計并不是僅僅只有制造出新奇的東西才算創造,在我們熟悉的日常生活中也蘊含著無數設計的可能。
人們在與世界的交流中,是以多種感官為介質,目前設計與技術都在朝著這個方向前進。設計中信息的傳達變得隱秘,不再通過強烈的視覺沖擊來吸引,而是慢慢的滲透到人的感知中,在人們還沒注意到其存在時,成熟、精密、有力的傳達已經悄然完成。

當我們談設計的時候,談的是信仰
最終,當以一個設計者的身份來談論設計的時候,設計首先必須是具備朝圣者氣質,設計師必須是一個朝圣者。
懷著敬畏的心,解釋信仰是朝圣者的使命。
很多人把電影《冷山》和《亂世佳人》放在一起講,那是鬼話!除了里面提到同一場戰爭之外,它們沒有任何可比之處。《亂世佳人》講的是一個愛活著的人的故事,而《冷山》講的是一個藐視生存的人的故事。不論是英曼還是艾達,如果他們都能有象郝思嘉那樣的求生欲望的話就不會有那么悲慘的結局。有多少次,英曼可以停下來,那樣,他不會死。但是只要他停下來,哪怕內心還愛著艾達,他就不是一個朝圣者,他也不是導演安東尼要表達的那種人。
《冷山》里那個把小說當早餐的艾達,原本有足夠的資本比郝思嘉活的更好,但是她沒有!她之所以學會生存活下來,僅僅是因為她冥冥中看見英曼朝她走來,他們就是對方心里的神,在朝圣的路上不斷的彼此靠近,一個設計師以及他的設計作品就應該具備這種朝圣者的執著,永不停止。
同一個導演,《英國病人》獲得69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配角、最佳攝影、最佳剪輯、最佳電影配樂、最佳音樂、最佳美術指導、最佳服裝設計9項大獎,電影《冷山》卻沒有成為主流作品,欣賞導演安東尼·明格拉的平靜,他說“《冷山》沒有達到偉大的地步,我想原因很多,但就我個人來說,我真的很喜歡這部電影,因為這部電影非常誠懇”
這是一個朝圣者應有的平靜,還有高傲,設計也應該如此。(設計總監閆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