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鷹牌陶瓷 | 《鷹視界》(原《鷹之聲》第119期)
    為鷹牌陶瓷點贊
    每一年的秋天,是中國陶瓷界的盛會,在意大利博羅尼亞展會人頭涌涌的中國陶瓷人士,結束后稍加休息又各自投入到緊張而有序的國內陶瓷展會。作為一名陶瓷營銷人員,我有幸參與了兩大展會,并從中對中意差異以及陶瓷發展的趨勢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在陶瓷的噴墨打印技術出來以后,世界陶瓷行業的產品發展方向都是高仿兩頭:木頭和石頭。產品效果越來越逼真,不同的是歐洲陶瓷對于兩仿不太拘于形,而更注重于神,同時增加了更多的元素,歐洲越來越多的品牌在設計與研發之間沒有了界線,用一句話來講:意大利在玩瓷磚;而中國許多品牌在模仿意大利的“石頭”和“木頭”。從創新的角度來看,意大利以設計應用取勝,中國以成本和批量取勝。然而,從這兩屆不同的陶博會來看創新,只是止于產品花色的創新,這樣的創新只是利用噴墨和印花設備對產品表面花色進行一種更新,可能對于市場銷售的增長有所幫助,但不足以引領行業新產品的開發方向和發展。換言之,從這兩三年來看,由于陶瓷噴墨設備的出現,陶瓷行業的發展出現了千企一面,產品同質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各企業在產品上注入的品牌基因越來越少,差異化越來越小。而在眾多參展的企業當中,唯有鷹牌陶瓷在1018的晶聚合3.0的發布會脫穎而出,給行業和各參展客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一注入了“鷹牌陶瓷”基因帶有鷹牌DNA的創新讓大家眼前一亮,思路開闊。


    晶聚合手工切割現場。
     
    20111018日后,鷹牌三年磨一劍,晶聚合從1.0時代,發展到2.03.0時代,晶聚合3.0產品開發不但源于石材的形,更把石材歷經千年的自然生長過程通過晶體和其它材料的自然演變和反應呈現出來。傳說中藝術陶瓷的窯變技術在晶聚合3.0產品上得到充分體現,依靠晶體材料的分布和自然晶變的過程把石材的紋理、過渡、透晶體等生命體征重新還原。鷹牌晶聚合3.0在噴墨和印花的基礎上加入了“晶變”這一最具有陶瓷生命特征的基因,使每一片產品因“晶變”而不同,“晶變”讓晶聚合3.0的每一款產品有了個性和生命。回歸了石材的天然本質和自然生長。


    傳統微晶切水刀切割后效果。
     
    一家企業的研發不僅要看產品是否具有競爭力,更重要是從企業的研發看出企業的使命和責任,鷹牌陶瓷在3年前推出晶聚合即一次燒微晶石,基于第一代微晶石產品屬于二次燒成,先燒坯體在1230度左右,然后在燒熟的坯體上加入微晶在1050度左右溫度燒制。第一代微晶既浪費能源,同時也耗費資源,兩條不同的生產線才能做出一件產品。產品最大的問題還在于后期使用,由于工藝的致命弱點,兩次燒成溫度不一樣,微晶層與坯體層結合并不緊密,微晶層溫度低,產品脆性比較大,所以在使用上不易于切割,基本上要用水刀才能開界切割,不利于施工鋪貼。另外,微晶層低溫,燒成溫度與瓷片釉面溫度差不多,物理性能和瓷片釉面也非常接近,所以微晶面容易龜裂,也容易刮花,產品耐磨系數達不到在地面鋪貼使用標準,基本不能在地面鋪貼使用。鷹牌推出晶聚合產品屬一次燒產品,產品燒成工藝和傳統拋光磚差不多,在1230度下燒制而成,坯體層和晶體層熔融,結合更加緊密,坯體和晶體同時達到瓷化,理化性能基本一致,所以在切割上面也與拋光磚差不多,換句話講,鷹牌把拋光磚技術應用到了微晶石的研發,解決了微晶石能耗大、難使用、不耐用的難題,可以廣泛推廣、廣泛應用,具有非常大的社會意義和行業價值,這一技術到目前為止也是鷹牌所獨有的技術,目前市面上所講的“薄微晶”也只是在全拋釉基礎上運用超平釉技術做出來的“釉面”類產品,而不是“晶面”類產品,所謂的薄微晶是微晶石的李鬼,與鷹牌晶聚合具有本質區別。

        用科技說話,豈止于新!為鷹牌陶瓷點贊。
    首頁 返回
    长谷川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