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鷹牌陶瓷 | 《鷹視界》(原《鷹之聲》第119期)
    轉變觀念,持續改善
                           
        為進一步提升產能,優化流程,河源基地一廠在十月底強力推行精益生產項目,從辦公室、生產現場的5S工作開始著手,按照項目計劃推行表,逐步推行。
        在項目推行過程中,很多部門積極行動起來,自發學習精益生產知識,結合車間實際,按計劃表落實項目。但也有不少同事發出疑問:“為什么要推行精益生產?”、“平時工作就很忙了,還要每天整理生產現場工具,打掃衛生,累死了!”、“推行有什么獎勵?沒有獎勵不好發動員工”、“不把工具放在現場,用的時候到倉庫拿,很麻煩的”。我認為,之所以有這些疑問和抱怨,是因為不明白精益生產的含義以及精益生產對公司、對部門、對個人的積極作用。
        精益生產,是建立在力求消除一切浪費和不斷提高生產率的基礎上的理念,包含了整個生產過程。執行精益生產,必須把理念和標準落實在在行動上,做到位,才能有深刻的體會,才能了解到實行精益生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學習精益生產之前,我認為辦公樓沒有什么大問題,集中打掃一下,把物品堆放整齊,看起來就很好了。在認真學習了精益生產知識并按照辦公室5S整理后,發現原來我們的辦公環境還可以更整齊美觀!井然有序的辦公環境,增加了個人工作崗位的舒適感,同時也提高了辦公效率。
        生產線的產能受制于原材料、設備、人員素質和工作方法,現今1廠的產能已到一個瓶頸,單純從優化原材料、更新設備、創新工藝方面提升產能,提高效益,對資金和人員素質的要求很高,難度很大。但精益生產,是一種系統改善生產過程和工作環境的方法,從最基礎的整理、整頓工作著手,增強員工規范管理意識,持續地改善,不斷提高,從而達到降本增效的目標。
        推行精益生產,首要的就是轉變觀念,認同精益生產,認識到推行精益生產與每一個部門、每一個員工都息息相關。質疑精益生產,從某種角度看,是安于現狀,沒有看到自己周圍存在的浪費現象,沒有看到自己工作目前存在的不足,也是低估了自己的能力。精益生產,最值得我們注意的,就是“持續改善,不斷提高”。人的潛力是無窮的,要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萬事開頭難,前期的梳理整頓工作,確實需要部門和員工花時間對工具和物品分門別類,規劃位置,建立相關管理制度,加強設備保養等,增加了很多工作量,的確非常辛苦。但這種辛苦是必須的,是非常有價值的。初期整頓后,車間現場在逐步改善,部分區域更是煥然一新,如機電車間模具倉庫。
    改善三日易,堅持百日難。公司推行精益生產,不是旋風式的運動,不是幾個月或者半年的工作計劃,而是長期的一個政策。我們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好,支持部門的精益生產工作。(肖春燕)
     
                                              
    首頁 返回
    长谷川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