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陶瓷衛浴這種低關注度的行業里面,極少能有一個話題像“日本馬桶蓋”這么火爆并且持久,不僅霸占了從春節至今朋友圈的熱門話題榜,還成為今年兩會的輿論熱點。
中國游客扎堆到日本哄搶馬桶蓋,甚至造成日本智能馬桶蓋賣斷貨。然而,就是這些令中國游客趨之若鶩的日本貨,竟然不少是made in China。
日本最暢銷的智能馬桶蓋品牌松下也承認,其所售的所有智能馬桶蓋都是在中國杭州生產制造(制造商為松下電化住宅設備機器(杭州)有限公司)然后銷往日本、新加坡等全球各地。在日銷售和在華銷售的松下智能馬桶蓋是“在同一條生產線上制作,工藝上沒有什么不同”。
事件出來后,很多評論指出國產智能馬桶蓋的技術與質量并不亞于日本品牌。國人為什么要舍近求遠,千里迢迢不辭勞苦的到日本購買智能馬桶蓋?
筆者的一位朋友,家里的冰箱洗衣機都是用海爾的,從他的父母家到她自己家都是。用她的話說,這是一種情結,更是一種信任。
像很多人一樣,她在很久以前就聽說過海爾張瑞敏砸冰箱的事,對這個品牌有了初步印象和好感,后來家里洗衣機更新換代的時候選的便是海爾,再到后來冰箱也是選了這個品牌。她說在購買冰箱洗衣機這些大家電的時候,幾乎不需要考慮的,習慣性的想到了這個品牌。
在筆者看來,能讓用戶在有需求的時候第一個時間想到,說明這個品牌已經成功了。這種信任感,不是一朝一夕的廣告宣傳所能培養出來的。國人對日本智能馬桶蓋的狂熱,大抵也是來自于對日本品牌的信賴。正如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衛浴分會執行會長王建業所說的,像TOTO、科勒等國際大品牌,即便他們的產品比中國的差,賣得也比國內的好。這就是品牌的魅力。
日本品牌為什么比中國品牌有吸引力?
有一組數字:截止2011年,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為2.5年,集團企業的平均壽命為7-8年,中國每年倒閉的企業約為100萬家,眾多短命企業前仆后繼地重蹈著“一年發家,二年發財,三年倒閉”的覆轍。而日本企業的平均壽命為35.1年,其中平均壽命最長的行業為制造業,長達45.4年。在日本,經營歷史超過100年的企業已經突破十萬家,超過200年有三千多家,更有7家企業的壽命已超過1000年。據悉,日本很多的中小企業都是數十年如一日的專注某一種產品或某一種工藝,而這些企業往往成為了各個細分領域中的優勝者。
李宗盛曾為一個跑鞋品牌拍過一支頗受好評的商業廣告。有人說這支廣告是李宗盛人生哲學的寫照。他在里面提到,“我有能耐住性子的天分”。所以,他能堅持手工制作吉他,盡管這樣“往往意味著固執、緩慢、少量、勞作”。他的這種“固執”成就了他的作品,而他的作品反過來成就了他。
“世界再吵雜,匠人的內心必須是安靜安定的。”這句話道出了這位手工吉他匠人的心聲,而他所推崇的“專注、技藝、對完美的追求”用來闡釋日本制造的魅力來源或許也恰到好處。
這里,筆者想起了近期看到的鷹牌陶瓷一個名為《匠心》的宣傳片,與上文提到的李宗盛的廣告片有異曲同工之妙。
“關注一樣東西,不是堅持那么簡單,你需要追求,需要突破,甚至還需要和自己較勁。”這段話讓人想起了日本的長壽企業,也想起了中國家電巨頭、世界白色家電第一品牌的海爾。已走過40年鷹牌陶瓷依然保持著基業常青,這在中國企業已屬不易,尤其是在熙熙攘攘人心躁動的時代仍始終如一的專注于一個領域更是不易。在當前的背景下,此類企業也許對于思考中國制造何去何從有一定的啟發意義。“或許你無法言明初心,但世界卻絕對會看到你的用心。”這里,筆者想借用片子里的這句話來結尾,算是對“日本馬桶蓋”與“中國制造”一個觀點結語。(搜狐焦點家居網 陳麗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