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鷹牌陶瓷 | 第123期《鷹視界》
    節約與浪費——淺談鷹牌精益生產現狀及展望



           目前,精益生產工作在我廠如火如荼地推行。第一次接觸到精益生產這個概念時,我心中充滿了疑惑:為什么我們做了7S還要做精益生產,精益生產的目的是什么?我們從精益生產中得到了什么?怎么更好地推行精益生產?經過近半年的的工作體驗,以及對相關資料的查閱,我覺得推行精益生產對廠區的長遠發展大有裨益,對員工個人的收益也十分可觀!   

           所以,我想在此談談我對精益生產的理解和體會,希望能幫助看到這篇文章的同事們加深對精益生產工作的理解和認同。

           首先,什么是精益生產?我的理解是精益求精的生產,不僅僅是保質保量,還要將生產過程中不必要的浪費精簡掉,最大限度的降低生產運營成本,從而提升企業效益。

           雖然我廠生產質量逐年上升,產品銷售方面也是形勢一片大好,但是生產具體細節仍然存在各種大大小小的浪費,生產各部門內部、生產與營銷和物流等部門溝通效率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員工存在著“企業有的是錢”“浪費也不是我的錢”等許多國內企業常見的消極思想……總之,無論是在物質層面上還是員工思想層面上,都有很大的節約成本提升效益的空間。為此我們要推行精益生產來全面優化我廠的整個生產流程。

           現在在我們鷹牌二廠,一直在鞏固7S成果,廠區已經能長時間保持一定程度的整潔。此外能比較明顯看見的改進,就是各個生產崗位標識更加明確,生產清晰度提高;各個生產流程陸續制定標準化操作規程,使生產更加規范化;加強基層管理人員和一線員工培訓,提升員工素養;更多地開展安全生產培訓,努力保障人員生命財產安全。

           那么,精益生產的這些改動能給我們帶來什么?也就是說,制定規范化的操作規程,有什么用呢?

           我的切身體會是,在我剛調入技術科調色試制班組學習稱量色料制樣時,由于大家稱色料粉的手法各有不一,而稱量色料對精準度要求又較高,一時間讓人感到不知所措。此時如果有一個標準化的稱量手法,則更容易讓新上崗的員工熟悉章程,使得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戰斗力投入生產工作中,并且保持高效的方式操作日常工作,從而提升了工作的效率。

           又譬如說,在各個技術科的設備旁,文件夾上做好標識,則是為了讓大家能第一時間找到必須的工具投入工作中,減少尋找物品的時間,提升工作效率;在樓梯,欄桿,部分墻面上用黃色和黑色油漆涂抹,一是為了延長其使用壽命,二是為了使其更加醒目,提醒員工,尤其是駕駛著鏟車,叉車的員工:此處有障礙物,請注意安全繞行。

           這些細節上的改變,可能乍一看只是提升了幾分鐘的工作效率,看似無關痛癢——但是,如果每天每個員工都能在這些細節上節省時間,加起來就是工作效率的大幅提升了。

           現在我們已經解到了,精益生產確實能給企業帶來一些好處,知道了我廠推行精益生產的原因。那么,要進一步推行精益生產,除了搞衛生,我們還可以再做些什么?

           第一,精益生產小組應該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制定詳細的改進計劃,開發出樣板區展示成果,以點及面逐步推行到全廠,讓員工感受到精益生產的好處,從而改變意識,建立改變的信心。

           第二,部門的領導、部門內部員工應該加強溝通配合,保持順暢友好的溝通。

           第三,提高員工的個人素質意識,糾正“不是我的錢”“企業大把錢”等錯誤思想。要改變這些消極思想,我覺得要真誠地尊重員工。企業雇傭的是一個人而不是一雙手,要充分發揮基層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將員工視為企業團體的成員而非機器,給員工機會表達內心真正的想法,讓員工以自己是鷹牌的一員而感到自豪。

           第四,整體配合,不止是生產,還要讓采購,物流,工程,營銷各單位能有健康溝通,團隊間加強溝通分享改革成果經驗。

           第五,從實際情況出發,不生搬硬套。精益生產是衍生自日本豐田公司生產方式的一種管理哲學。雖然十分值得借鑒,但是由于我廠所處國家文化背景、社會體制等與之有所區別,我們企業也有我們自己的情況,故而不能全盤照搬別人的精益生產管理方式。要根據我廠現實情況,適時變通走自己的路。  

           (河源第二生產基地 劉煜祺)
    首頁 返回
    长谷川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