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鷹牌陶瓷 | 第125期《鷹視界》
    淺談中國陶瓷設計之殤

                                               ■林 峰(《創新陶業》報首席記者)

           中國陶瓷設計,確切地說,本文提到的是中國陶瓷磚產品設計,它的歷史并不長。1983年,國內引入國外第一條自動墻地磚生產線,才揭開了中國建筑陶瓷磚30年發展之路。一路走來,瓷磚行業從粗放式發展到近些年的品牌化運營,是市場供求變化促使行業競爭的結果,導致品牌集中度越來越高,以“設計提升產品附加值”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訴求。

           但無疑的是,中國瓷磚設計的底蘊和氛圍都還十分淺薄,不像意大利等瓷磚王國,有些品牌沉淀百年之久,底蘊深厚。

           事實上,國內瓷磚產品設計之路過于依賴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外同行。據有關人士相告,迄今為止,國內陶瓷企業能完成獨立產品設計的設計師極少,一般都是從專業產品設計公司手中購買,經過調整后作為企業產品設計的成果;而國內專業的產品設計公司則又多是從國外產品設計公司手中購買,再經過調整作為公司的作品向企業提供。一輪下來,造成了國內陶瓷企業所謂的產品設計的源頭指向了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外同行的現狀。

           熱衷于跟風、抄襲,缺乏原創設計等情況,也造成了國內瓷磚設計與意大利、西班牙設計始終難以跨越的鴻溝。

           話說到這里,有一點立場必須表明,我并不是反對行業吸取國外先進設計的成果。事實證明,聰明的中國人通過學習、吸收、轉化,確實極大推動了國內瓷磚業的高速發展,甚至在一些仿石材、仿木紋的方向趕超國際同行。我擔憂的是,當拿來主義成為一種主流模式,當行業整體沉浸在模仿、抄襲來錢快、風險低、收益高的浮躁風氣里,當知識產權保護意識被忽視,當行業原創設計缺乏,積極性嚴重受挫時,我們應該拿什么來成就品牌的未來?拿什么來擺脫以大產量賺取微薄利潤的命運?

           國內陶瓷行業的產品設計,講究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講究“什么好賣,就賣什么”,這本沒有錯,但經過國內這么龐雜的市場環境一洗禮,就變了味。既然“什么好賣,就賣什么”成立,那瞬息萬變的市場,誰有時間、成本,并甘冒風險去研發新產品?“什么好賣,就抄什么”不是更方便、快捷,而且模仿國外主流產品不是風險更低、效率更高、見效更快?至于什么遠見卓識,什么民族品牌,誰還看得見,聽得進去?于是兩眼一閉,統統見鬼去吧。

           一個業內朋友說,難道非要談中國陶瓷設計要沖出國門,在世界陶瓷強國之林占有一席之位嗎?某某陶企大佬也不一定有這個高度啊!他或許也只關心他的企業能不能盈利,股東能不能賺錢呢。

           由此可見,陶瓷行業從上到下,又有誰將原創設計真正當一回事呢?此為中國陶瓷設計之殤也! (本文有刪節)

    首頁 返回
    长谷川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