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旭(90后說陶人、陶衛網主編)
這個標題得得罪一大批陶瓷行業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們,這里先鞠上一躬了,有啥不滿的,晚上來我夢中舞牙弄爪打我,我保證不還手。
時下,在互聯網的狂轟濫炸下,陶瓷行業陶瓷企業都在謀“轉型”,然而,我只想說,如果連最基本的用人觀都不敢轉變,談轉型簡直是“然并卵”的事情。
轉型又有什么用呢?目測當下行業發展的軟實力,還是原來的思想,還是原來的力量,還是原來的配方,從根源上就缺乏新鮮血液,陶瓷企業從決策到執行、從創意到視野,都缺乏從想到做的思維競爭和行為競爭,行業所想行業所做平靜如水,漣漪微弱,沒有風浪,陶瓷產業這一艘大船只能依靠傳統的柴油機“轟轟轟”推動著前進。
互聯網的精神沖擊,對于陶瓷行業而言是帶來了一個新時代來臨。在互聯網的精神文化沖擊下,在其他行業綻放的一些新創意新力量新模式的誘惑下,嘴里喊著“要重視90后新生力量,要敢于用90后”,實際上又有哪個陶瓷企業敢為“用人革命”流血?誰敢為輸入這新生代血液買單?
從管理上來吹吹水。為什么陶瓷企業很難用好、留住90后?因為80、70后們看不慣90、00后的“奇葩”,在前輩們的世界觀里,袒胸露乳、殺馬特的90后們就是一群流氓痞子,所以不愿意去傾聽,不愿意去懂他們的語言,去理解他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模式,最終導致許多90后們在陶瓷企業中“不在沉默中干活,就在沉默中‘走’起”;而這種90后跳槽潮,往往被前輩們總結為:不負責任、90后很難管理,而真實的情況,極有可能是:管理者們,你們不懂90后,所以他們才會像雷峰塔一樣倒下來。
其實90后是一個群穿著刺猬大衣的羔羊,只要你湊近了聽、湊近了看、湊近了說,立馬就能把90后身上的刺融化,然后你就可以看到他策馬奔騰,他們巨無霸的潛力就醬紫被你微笑的手術刀開發得淋漓盡致了。
你有尊重過90后們天馬行空一樣的想法嗎?其實,很多90后是在陶瓷企業的“創意壓迫”下工作著。前不久,有一個大牌陶瓷企業的策劃妹子跟我吐苦水,“媽蛋,老娘辛辛苦苦絞盡腦汁揉碎了多少腦細胞擠出來的一個文案,結果被領導神改成中規中矩的垃圾八股文。”這簡直是血淋淋的現實,這樣我們就很容易理解:為什么陶瓷行業有性格一點的文案和創意很少見;為什么整個行業的終端活動、品牌操盤模式都很雷同;為什么大部分陶瓷企業的微信平臺發布的東東,都是“**品牌在**地方盛大開幕”之類的神內容了,這是在互聯網棲息的90后一代人該有的表達嗎?很多陶瓷企業的策劃告訴我,他們的微信平臺內容都必須經過領導審核才能發布,終端活動就甭想能跳出那些個條條框框了,要在互聯網上開枝散葉的營銷文案都必須在老大的親自操刀,難怪陶瓷行業策劃界呈現一副“不會粘貼復制的回車鍵不是好策劃”的大好景象。
每一個時代有每一個時代的產物,和配合時代的思想文化。80、70前輩們用他們那個時代的精神文化去配合時代的發展需要,為后來者打下江山和舞臺,在后繼者們躍躍欲試的關口,是適合放開胸懷,讓他們去流血去成長了。
90后在企業在行業在社會的作用,絕對不是說具有特異功能,但90后也絕對不是一個時代的時尚符號,因為,90后、00后們是解放得更加徹底的一代人。在中國教育的素質培養下,幸好時代賦予了我們這一代人創新精神和思考精神的土壤——互聯網,使得我們的思維沒有完全按照模具的形狀成型、成長、成熟,才使得我們敢想、敢做、敢批判,敢說“不”,敢言行舉止注入自己的思考,而這正是企業轉型、行業轉型、社會轉型所需要的精神。
行業轉型,企業轉型,先從“用人革命”開始吧,又想年輕人跑,又綁住他們的手腳,企業和人才能跑多遠?“要看你的企業有沒有可持續發展的良性趨勢,先問問你的企業90后有沒有占到50%的比例。”這是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大大的一句話,至于你信不信,反正你一定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