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鷹牌陶瓷 | 第128期《鷹視界》
    塑造人格化,企業自媒體的正確姿勢是什么

        這幾年,企業自媒體強勢崛起。無論是微博,還是微信公眾號,企業一旦選擇這個平臺作為自媒體陣地,并進行官方認證,那么這個自媒體就被賦予了企業的人格化。也就是說,企業自媒體在傳播過程中要有性格特點,行為舉止須符合企業的文化特質。

        筆者在媒體圈工作多年,對企業自媒體略有研究,故借此話題關注企業自媒體人格化的兩個誤區,并對此提出一點建議。

     

    誤區一:

    忽視內容,追求標題效應

        筆者觀察發現,一些企業自媒體在運營中容易出現趣味低俗的誤區:制造標題轟動效應、嘩然取寵,內容卻制作粗糙、品味庸俗——實際上,這很大程度反映了運營者(團隊)綜合素質不高,企業自媒體號定位模糊,企業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

        那么,如何判斷一篇文章的品味符合大眾趣味?最關鍵的一個依據是不違背大眾的共同價值觀。比如,違反犯罪的,大家會避而遠之;低俗下流的,不宜登堂入室;煽動群體情緒的,會遭到譴責。

        由于很多企業公眾號的運營者此前沒經歷過正規的采編培訓,不擅長寫內容,所以把心思花在標題上;也有運營者認為,在互聯網世界,低點擊量的文章是最可憐的,如果能夠借熱點進行營銷(借勢營銷),以標題炒作引起極大關注,就是一次成功的營銷傳播。

        舉例子:今年的“優衣庫不雅視頻”事件,滿足一部分人的獵奇、情欲的心理。一些平時正兒八經的企業公眾號爭先湊熱鬧,打出的標題大概如此:“還去優衣庫啪啪啪?到XXX讓你更舒服!”,其它諸如此類。文章一打開,哦,原來是說某某商場很漂亮,某某展示廳很豪華。

        沒錯,這樣的標題一出來,確實是會讓人有欲望去打開文章,有的讀者即使預料這是標題黨,也想去探個究竟。最后問題來了:文章的點擊量提高了,但企業的社會形象卻給公眾留下輕浮的印記。

     

    誤區二:

    脫離公司文化,品味不雅

         
        說起借勢營銷,一些運營者特別喜歡杜蕾斯的營銷手法——杜蕾斯在微博時代就是一個做內容的高手,提出的“薄是不夠的”、“光大不行”等俏皮話令人印象深刻。可惜,有的人只看到杜蕾斯營銷的表層熱鬧,卻看不懂其社會化營銷的精髓在哪。

        “優衣庫不雅視頻”事件曝出后,很多人以為杜蕾斯公眾號會借勢營銷。不料,杜蕾斯卻是選擇同一時間段的另一熱點事件“新視野號造訪冥王星”,內容有情懷,追熱點而不落俗套。

        須知道, “優衣庫不雅視頻”是一個違背大眾趣味的事件,而且網友將視頻非法曝光也是違法的。對于這種不雅事件,個人在小圈子茶余飯后作為笑談也罷了,但企業自媒體拿這種事來調侃,則表現出自甘做小丑、賣弄風趣的不雅品味。

     

    建議:

    要有健全人格,不隨波逐流

        杜蕾斯的一名社會化營銷總監對“微博社會化營銷”如此認為:“社會化營銷不是萬能藥,不是小編發微博,它是一個系統性戰略,是整合營銷的一部分。要跟品牌的定位、方向、核心理念等匹配,才能得到真正的社會化營銷效果。”

        筆者建議運營者要弄清楚一個問題,杜蕾斯的企業品味是“性趣”,你的企業品味是什么呢?如果你的企業是賣家電用品的,賣零售食品的,那你的企業自媒體就不能老學著人家的“興致勃勃”。

        此外,企業自媒體不要盲目追求粉絲量。如果你的企業是做快消品的,粉絲可能比較多。如果你的企業是做建陶成品的,做原料加工的,那關注的粉絲量通常不多,閱讀點擊率不高,可是你還得坦然去做符合企業品味的內容。

        筆者很贊同把企業自媒體比作一個“人”來看,這個“人”是要有健全人格,在互聯網世界里,既保持企業文化特質的一面,也展現個性化的一面,可以幽默一點,有趣一點,甚至可以和年輕人玩得無厘頭一點。

        但是在公眾場合,這個“人”的言行舉止要有分寸的,開玩笑的事情少做,特別切忌對別人展現自己對于性話題的趣味,否則會引起對方反感,覺得你這個“人”很輕浮。

    首頁 返回
    长谷川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