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鷹牌陶瓷 | 第131期《鷹視界》
    “工匠精神”首次登上政府工作報告,佛山制造業的工匠精神在哪里?
        編者按:近日,工匠精神又一次刷爆朋友圈。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月5日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提到:“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就這樣,“工匠精神”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讓人為之振奮。

        當中國社會在進步,國民生活質量提升,人們對工匠精神越來越重視。在佛山,其實有一家老牌子的陶瓷企業,40余年始終堅持匠心制造,成為陶瓷行業的標桿龍頭。

        它的名字叫“鷹牌”,令佛山驕傲的知名品牌。

        早在2014年,鷹牌在央視重磅推出《匠心宣言》,更是為自己、為整個制造行業提出了一個行為準則——匠心。
    那么,佛山制造業應該追求怎樣的工匠精神呢?日前,鷹牌集團總裁林偉接受《佛山日報》專訪,對佛山制造業的工匠精神和創新發展進行深刻闡述和分析,引起廣泛關注。

        以下為報道內容(2016年2月25日《佛山日報》A02版,標題有改動):
     
         “從明清到現在,從傳統手工業到現代制造業,工匠精神的血液一直流淌在佛山制造體內。”談及佛山制造業的文化基因,鷹牌集團總裁林偉認為,追求極致的工匠精神和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成就佛山產業輝煌。而面對新的經濟環境和消費者市場,佛山制造企業不能只是低頭做事更要抬頭看路,順勢而為進行創新,做“時代企業”。

    工匠精神:過去引設備如今輸出技術
       
        “從明清時期到現在,佛山手工業的傳承是比較充分的,這直接影響了佛山產業發展的格局。”扎根陶瓷行業20余年,林偉常常前往全國各地進行參觀考察,當不少城市大搞房地產運動時,佛山企業仍然扎扎實實發展制造業,這與手工業文化的良好傳承密不 
    可分。
     
        從明清到現代,從傳統手工作坊到現代制造業,佛山制造業精神不斷賡續。石灣陶瓷始自唐朝,在明清時期尤為昌盛,有“石灣瓦、甲天下”之美譽。改革開放后,石灣工藝美術陶瓷向建筑衛生陶瓷發展,形成現代建筑陶瓷產業,工匠精神仍是產業發展的精神內核。
    林偉認為,追求極致的工匠精神是佛山制造業的文化基因之一。“正如中央電視臺上鷹牌的《匠心》宣傳片上說,專注做某樣東西,不是堅持那么簡單,你需要追求,你需要突破,甚至還需要和自己較勁。精益求精、不斷堅持的工匠精神,讓佛山制造業不斷發展,產出了精良的產品,確立了卓越的品質,塑造了良好的形象,也使佛山成為產業的集聚地。”
     
        林偉稱,上世紀80年代,佛山陶瓷行業率先向國外引入陶瓷生產技術和設備。20多年過去,佛山陶企從千辛萬苦買“洋設備”轉為向國外輸出產品、技術乃至文化。佛山陶企秉承工匠精神,不斷推動技術創新,成就行業領先地位。

    順勢創新:低頭做事更要抬頭看路

        工匠精神的背后是佛山制造的專業與專注,是對品質、工藝、技術的極致追求。林偉認為,隨著經濟環境和產業格局不斷變化,制造企業不能只低頭苦干技術和產品,更要抬頭看路判斷未來趨勢,不斷推動創新。“以匠心和創新,努力做‘時代企業’,我想這是新環境下的佛山制造業精神。”

        改革開放30年,佛山產業經歷前工業化時代的巨大變革。“有人說佛山企業‘小富即安’,這要辯證地看。”林偉認為,過去30年正是這批帶著“小富即安”心態的草根創業者,敢為天下先創下佛山制造的輝煌成績。然而,隨著佛山進入后工業化發展時代,企業家的所思所想也有不同。“不要賺到錢就撒手了,佛山企業家有責任帶領企業走出去,在全球樹立佛山制造品牌,打造國際化企業,這是企業家精神所在,是‘時代企業’應有的風范。”

        在林偉看來,做“時代企業”就要以經濟發展趨勢和消費者需求為導向,順勢而為推動變革。隨著中國經濟步入拐點,未來以消耗資源、污染環境為代價的發展模式無法繼續,低成本、大規模、批量化的生產模式面臨挑戰。陶瓷企業要順應發展趨勢,更多注入綠色、環保、柔性化生產的基因。

    延伸發展:以創意園驅動產業轉型升級

        近年來,從打造“時代企業”這一理念出發,林偉在鷹牌內部主導了一系列變革,組織優化、產品創新、營銷創新一一落地。此外,鷹牌謀劃了“守正出奇、多維發展”的發展藍圖。未來,企業將堅持三大業務板塊。第一是堅定不移繼續做好做強陶瓷主業,第二則是在做好主業的基礎上孵化新產業,第三則是投資關聯產業。

        鷹牌于2014年建立泛家居創意產業園,成為國內首個以“互聯網+”驅動本地產業轉型升級的主題園區。經過一年多的運營,園區已成功吸引和孵化100多家“互聯網+”企業和機構,囊括電商、設計、家居、智能硬件、創業服務等多種業態。
    為了構建產業鏈生態,2015年,鷹牌將內部的物流、設計部門獨立出來,相繼成立了超鷹速物流公司、大觀設計公司等子公司。兩家公司不僅繼續為自身服務,也可以面向行業、面向市場,拓寬其發展空間。林偉稱,這兩家公司都具有輕資產特性,如果發展得好,與外部資源合作也很方便,將來可以為主業及創意園區鏈接更多資源。

        此外,隨著經濟環境下行,并購成本進一步下降,這為公司帶來了投資關聯產業的好機會,未來鷹牌將持續關注資本運作。“做資產經營管理者,新的商業模式探索者,社會資源整合者。三者整合起來,就是未來新形態的鷹牌集團。”林偉說。

    記者觀察

        多次采訪林偉,作為佛山陶瓷行業的領軍人物,每一次談及陶企轉型,他都有自己深刻的思考和理解。他說:“佛山制造業既要有鷹一樣的視野,抬頭看路,判斷形勢變化,創新求變;又要像老黃牛那樣低頭做事,發揮匠心精神。”面對新經濟、新常態,佛山企業家的轉型之思不可謂不多,但真正能夠將轉型思考落地、實踐卻需要勇氣。常有企業開玩笑:不創新等死,創新是找死。一語道出企業創新之困。當佛山制造業走到今天,創新失敗的成本遠高于30年前。

        然而,轉型從來不是一蹴而就,本不去大膽實踐,如何獲得真經。近幾年,身處最傳統的陶瓷行業,鷹牌不斷將創新思考付諸行動,倒值得很多佛企學習,這也是今天佛山制造業最應重拾的精神。不只是鷹牌,美的、伊之密、海天等一批佛企也在不斷創新實踐,將來希望有更多佛企能成為創新行動派。(佛山日報記者 文倩)
     
    首頁 返回
    长谷川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