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鷹牌陶瓷 | 第133期《鷹視界》
    石灣藝術陶瓷突圍,不妨聯姻建筑陶瓷
    牛犇 (媒體人  廣州日報記者)

      佛山作為廣府文化的重鎮,歷史文化自然是源遠流長,而在眾多文化中,佛山陶藝其以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文化價值在中國陶瓷史上占據著重要地位,更是佛山一張重要的城市名片。在今年5月份,廣州日報主辦的“云珠獎”大賽中,石灣陶更是大放異彩。
           
      回望歷史,從大宗日用生活器皿到如今各種神態各異的人物形象,“石灣陶”不知覺間便走過了上百年歲月。歲月的厚重賦予石灣陶不一樣的文化底蘊,也使得其在明清的盛極一時。
     
       如今,石灣陶仍受嶺南乃至東南亞一些地區的追捧,但“石灣陶,不過江”這一句話多少道出其尷尬境地。在不少專家看來,由于藝術性的缺乏、產量的過大、產業鏈的缺乏以及市場平臺的不完善等因素,導致石灣陶很難在藝術收藏市場上收獲大批藏家,圈內不少人更是將石灣陶定位為工藝品而不是收藏品。
     
       藝術品難以跨出嶺南文化的地域,因而也使得有著“南國陶都”之稱的石灣在陶藝上產生與其歷史底蘊不相匹配的價值。

      “南國陶都”如何在突圍?作為本屆“云珠獎”大賽的評委、廣東省美術家協會陶瓷藝術專業委員會主任、廣州美術學院教授左正堯表示,石灣“公仔”發展至今,不能固守以往傳統的創作題材和技藝,更應體現今天的時代特征,可以創作影響當下時代的重要人物。“當然,傳統題材也沒有問題,但應做出代表今天的時代特征,而不是重復模仿古人創造的符號和造型。”事實上,不要故步自封,要創新,在藝術層面上和學術價值進行提升,這些話已不止一次被大家提起。

       由于藝術創作屬于精神層面的追求,還不能與財富立竿見影的劃上等號。對于廣大的藝術創作者而言,藝術創作也需吃飯。

       雖同出佛山,石灣公仔與佛山建陶卻有著天壤之別,后者遠銷國內外,形成了龐大的產業體系,一句“有家的地方便有佛山”的口號便讓不少佛山人感到自豪。

       在筆者看來,不妨將佛山陶藝與佛山建陶相結合。探索藝術陶瓷與建筑陶瓷“聯姻”,以破解佛山陶藝產業化發展瓶頸,讓藝術陶瓷發揮應有的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這其實也成為近年來佛山市政協委員比較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

       在筆者看來,陶藝大師借助建陶企業品牌,從創作產品走向設計產品,將石灣公仔與現代家裝市場需求融合,通過建陶企業發達的營銷渠道,推動佛山陶藝發展。此外,建陶企業通過與大師合作,借用大師效益提升企業品牌形象,升華品牌品味和內涵,提升產品附加值。

       此外,筆者了解到,為解決陶瓷產業化問題,目前有多家陶瓷企業聯合成立“陶瓷產業投資聯盟”,將設計創意與陶瓷生產結合起來,有意識地在陶瓷生產中融入文化創意設計元素,促進陶瓷文化與產業融合,這也許是個正確的對策。
     
    首頁 返回
    长谷川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