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鷹牌陶瓷 | 第133期《鷹視界》
    談談自由與自制
     Anita(記者、編輯)
     
       這個題目有點大,其實我只是想說說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小感悟。

      在大多數人眼中,我的媒體工作比較自由。可以說,只要你按時交出稿子,領導一般不會管你在哪兒工作,工作時候的狀態是什么樣的。除了跟政府部門打交道或是定點采訪的,日常的工作都可以自己安排。也許對于有家庭的人來說,這種一種奢侈的自由,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來安排工作。
     
      但事實遠非如此,自由的前提你得有自制力。雖然入行時間不長,但那種工作完成不及時,完成得不好,總是拖延的人也有不少。工作上沒有自制力,相當于沒有職業追求。因為自由的氛圍,你可以很輕松就度過一個工作日。這也是為什么大多數人總能感覺到時間一天一天就過去了,因為那些碎片時間可能就在刷刷朋友圈中溜過去了。
     
      我自己也常常這樣,把稿子攢到一起去寫,似乎只有截稿才能讓我有動力。這是很不好的習慣,有時候還需要通過熬夜加班來彌補自己積累的苦果。
     
      前段時間,年僅34歲的天涯副主編金波猝死地鐵,因為長期加班熬夜。再往前幾日,42歲的《春城晚報》總編輯杜少凌驟逝,是今年上半年離世的第8位媒體人。想想都后怕,一個女孩子若也常常加班熬夜,早晚都會變成一臉憔悴的黃臉婆。
     
      好不容易熬夜寫完稿,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這時候人會有種補償心理:我已經這么努力了,該多睡會兒的;我這么辛苦,應該去逛個街吃頓大餐什么的犒勞下自己。其實,這不過是給自己再一次的懶散找借口而已。
     
      犧牲了那么多寶貴的睡眠時間,最終還會浪費更多時間。若是能堅持今日事今日畢,則完全可以避免這種情況。平時多自制,工作也不會那么匆忙。這里當然涉及到很多時間管理的方法,在這兒且不展開說。

       所謂自由的代價還有就是,可能會失去很多集體才會有的活動。比如,你的確是遠離了辦公室政治,但你也遠離了同事之間的信息源。還有,不常和集體待在一起,也常常沒什么工作的氛圍。
           
       凡人如我,在家辦公的效率也幾乎跟小學生寫作業的效率一樣一樣的,經常會被家里其他事情轉移注意力。對我來說,最好的制約就是大環境的約束,你在辦公室的狀態和在家里的狀態肯定是不一樣的。
           
       所以,沒有必要羨慕別人的自由,也許那不過是另一種自制力下的掙扎。
          
     
    首頁 返回
    长谷川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