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牌陶瓷 | 第134期《鷹視界》
玩轉課堂的21天打卡訓練營

■主講人:梁綺雯(人力資源部)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打卡是一種手段,可以說21天結構化表達打卡訓練營是一個學習形式,目的在于讓團隊相互學習,共同成長;堅持是一種信念,當21天堅持打卡形成個人日常的思維表達模式,它會慢慢成為自己固有的習慣。希望正在堅持21天打卡訓練營的學員,能堅持不懈走到成功的彼岸,并在思維表達上有所突破;另外要嘗到成功的甜果,必須是在用對方法下,同時歷練N個21天。
一、是什么?“專治綜合癥”——社群流行21天打卡營
近段時間,各大社群興起了一種玩意叫“21天打卡”,吸引了各種“治懶癥”、“強迫癥”和“學霸癥”們。打卡主題從每日早起,看書學習,寫作筆記,到溝通英語,運動健身,減肥養生等;打卡時間從某日某點定時截止,打卡規則從主動自律,到各種獎罰。21天的打卡營,不但讓“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了一起,還能通過堅持遇見了更強大的自己。
二、為什么?匠心與創新——從線下課程走到線上訓練營
堅持的動能:工匠精神先從持之以恒開啟。在行為心理學中,一個人新習慣或理念的形成與鞏固,至少需要21-90天習慣性動作或想法的肌肉記憶,可以讓我們從無意識無習慣狀態,到刻意控制狀態,到不經意習慣狀態,因此各大學習社群都把“21天效應”利用起來了。而公司今年一直在貫徹工匠精神與創新思維,正好可以結合員工內部的培訓與學習,于是萌生了從線下課程走到線上訓練營的念頭。
團隊的力量:一個人的孤單 OR 一群人的狂歡。“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個人可以走得很遠。”我們不得不承認,一個自控力相對差的人,如果身處于團隊作戰的氛圍,他會比孤軍作戰走得更遠一些。
知行合一的理念:真正的培訓是從培訓結束后開始。對于如思維或表達類的能力提升,如果能讓大家每天堅持有效的練習,且設立有效的規定,一定會比上完一堂課,看完一本書,聽完一段錄音要有效。因為對于學員來說,在課堂上理解知識是輕松的,在課后消化與總結內容是不易的,在日常中學以致用更是有難度;對于培訓管理者來說,講好一門課是一個講師的工作職責,而讓學員學有所成真正能有所改變,有所突破,才是舉辦課程的真實意義,本質目的。
因此,一方面結合團隊堅持的能量,另一方面結合知行合一的理念,人力資源部從8月份開始,在超鷹速物流&大觀設計、國際營銷中心中推行從線下課程(《結構化表達》)到線上21天打卡訓練營的計劃,讓培訓活動有效落地,讓學習氛圍不斷延續。
三、怎么做?線上訓練營重視“規注感”
線上訓練營具有學習靈活性,用心經營還是得花心思,關注度不亞于一場培訓。8月進行了首期訓練營,我總結了以下3點,也為第二期舉辦中訓練營積累了更多的經驗。
1、定營規:
(1)設立營內新規定:每天按照結構化表達進行打卡,目的在于訓練學員的思維、表達與呈現;團隊作戰,營內分小組,設組長,增強監督性;
(2)明確訓練營目的:讓所有學員明確訓練營目標,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本月9月7日-9月28日正舉辦的第二期結構化表達訓練營,以“廣交會前期籌備工作”為主題,聚焦打卡主題,落實各項工作細節,可謂是真抓實干鬧革命;
(3)保證群內純環境:僅限用于打卡學習分享,不可閑聊不投放廣告不隨意刷屏,專注,高效;
2、關注度:
(1)有評論:針對學員打卡的結構或內容,群內老師會有客觀的點評與指導,進一步鞏固了學習;
(2)常鼓勵:群內老師與團隊領導經常對學員的打卡與堅持予以鼓勵,點贊,團隊間成為彼此的能量加油站;
(3)促成長:群內的打卡內容呈現了學員的思維方式,工作安排與生活習慣,是相互學習的對象,人人皆為我師,人人皆受影響。
3、儀式感:
開營有序有目標,過程控制跟蹤表,結營儀式線上開,總結表彰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