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鷹牌陶瓷 | 第135期《鷹視界》
    《陶城報》:連續19年參加博洛尼亞,鷹牌是如何做好國際化的
        謀求品牌國際化是中國企業的必然選擇。本屆意大利博洛尼亞展,共有鷹牌等七家中國企業應邀參展,企業數量為歷史最多。作為探索品牌國際化的先驅,這些陶企是如何一步步布局,做好國際化戰略呢?由此,陶城報《新聞會客廳》在展會期間對各家陶企進行了重點走訪,并與相關負責人探討了其國際化戰略、海外市場開拓重點區域等話題。
     


     
           以下內容是陶城報《新聞會客廳》關于鷹牌集團的相關報道——
     
        今年是鷹牌第19次參展。其展位設計與去年相比,堪稱突破。據介紹,今年鷹牌的展位采用了后現代主義的設計形式,以Loft工業風搭配,營造出全新的氛圍。該公司重點展示的產品包括晶聚合3.0、米開朗琪羅、天山雪玉以及七色經典回歸等系列。
     
        鷹牌總裁林偉接受《新聞會客廳》采訪時表示,參展19年來,周圍的參展企業也換了好多了,但鷹牌一直在堅持。談及參展的收獲,林偉表示,獲取訂單不是唯一的目的,多年參展,讓鷹牌的品牌形象在國際舞臺上得到了很好的展示,此外,鷹牌也通過參展培訓了自己的團隊,這也是非常重要的。鷹牌還是抱著學習的心態過來。
     
        對于國際化如何實現的問題,林偉說了自己的思考,并將其總結了三點。一是以國際化的視野謀事業;二是以國際化的準則定事業;三是以本土化的文化干事業。
     
        林偉舉例說,既然是做國際生意,那就要講國際化的準則。不能在跟國際上的客戶合作的時候,一出質量問題就是“中國特色”,或者根據中國本土的一些習慣辦事,那不行的。“必須要按照國際化的準則,比如契約精神,誠信精神等等,這需要在具體細節中體現的”。       
        林偉說,“我的觀念就是做好本土文化。因為我始終覺得,越是民族的東西,越是國際化的東西”。
     
        他感慨說,前幾年我們很多同行過來博洛尼亞,看產品、看技術、看合作,就滿腔熱血,覺得人家好的,回去也這么干。“我們前幾年的產品開發和展廳設計,說要歐式風格,什么巴洛克風格,什么古典風格。但我們中國人生長在中國,又沒有在歐美國家生長,沒接受過那樣文化的熏陶。看到一些雞毛蒜皮的東西,就說我要哥特,我要巴洛克,我要古典主義,我認為那樣就太膚淺了”。
     
        他說,“中國的文化歷史源遠流長。把中國的文化發揮起來,說不定他就是國際化。但是,視野上一定要是國際化,做事情的規則上,一定要是國際化;然后在產品和特色上,一定是本土化”。
     
        林偉進一步解釋說,真正實現國際化,就一定要有國際化的人才和團隊,不單單是老板和出口部的老總這樣就夠。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中國是世界最大的陶瓷市場,中國對陶瓷要有自己的沉淀和認識。
     
         注:本文節選自10月2日陶城報公眾號,內容略有修改
     
     
    延伸閱讀
    博洛尼亞展的“中國國旗事件”
     
        博洛尼亞展在9月26日開幕后,包括鷹牌集團在內的中國企業發現,中國國旗并沒有像往年懸掛在展會的大門口——自1998年鷹牌集團首次代表中國參加博洛尼亞展以來,這還是第一次。隨著中國陶瓷業的發展,中國企業已經有了足夠的自信,但是此事關系到國家尊嚴,鷹牌認為還是有必要提出質疑和訴求。
     
        9月27日,意大利瓷磚協會會長Luciano Galassini來到鷹牌展館參觀,與鷹牌集團總裁林偉先生友好會見。林偉先生在會談中提出,此次展會大門口沒有看到中國國旗,希望五星紅旗可以盡快在展會大門口升起。Luciano Galassini聞訊表示驚訝,并表態將盡快跟進,妥善處理。
     
        9月28日,組委會作出了回復:經過查證,中國國旗并非沒有懸掛在展會,而是掛在了另一邊的門上(自駕車入口)。懸掛國旗的有兩個門口,兩邊所掛的國旗是不一樣的。去年中國國旗懸掛在步行入口,今年則按輪流的規則,掛在了另一邊的門(自駕車入口)。這兩個門并不存在差別對待,希望中國企業給予理解。
     
        鷹牌集團對此表示理解,認為該解釋給了中國陶瓷人一個交代,化解了大家的疑問。鷹牌集團也將把溝通結果反饋給中國的陶瓷人,以消除誤會。“國旗事件”的溝通過程,是展會方和中國企業深度溝通的過程,在處理訴求的同時,也增進了彼此的了解,促進了雙方的交流。
     
    首頁 返回
    长谷川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