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鷹牌陶瓷 | 第135期《鷹視界》
    宜家模式啟示:暢想陶瓷行業的新型消費場景
     
    李海強 (鷹視界執行主編) 
     
        久聞宜家(IKEA)大名,趁著周末,我一家三口逛了一回位于南海桂城的宜家商城。這次逛宜家,更像是嘗鮮體驗——先是帶孩子在宜家的餐飲區吃東西,滿足她的胃口;然后計劃給她買個兒童書柜,卻一時找不到合適的,又趕上她媽媽急著要離開辦事,以致這次一件物品都沒買到。
     
        即便如此,我們還是在宜家消費了100多元,全部都是花在吃的上面。從付費區走出來,我們還特意去消費傳說中的一元錢雪糕,三歲女兒見到喜愛的食物,格外開心。可以說,此次逛宜家與日常逛超市或去萬達廣場打發周末時光無異,雖然是抱著購物心理而去,但場景體驗和娛樂消遣實際上才是我們想要的。
     
        宜家的購物體驗,可以吸引我們這樣的家庭群體。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宜家的餐飲區。偌大的一個空間,點餐隊伍排起長龍,旁邊的餐桌上座率接近飽和,年輕人居多,中年老年人也不少,并隨處可見小孩歡快走動的身影,整個場面有點像家庭聚會。在這種氛圍下,我們陪著女兒吃東西,就像是帶她去麥當勞、肯德基一樣,人是處在一種放松的狀態。
     
        對消費者來說,這個餐飲區在宜家的角色非常重要。一方面,挑選家居會耗費不少時間和體力,那么購物之前或之后,顧客樂意花錢在餐飲區坐下來吃點美食,喝點飲料。另一方面,來宜家購物的群體很大部分是家庭組合,有些會帶著年紀幼小的孩子過來,這時餐飲區的出現,會極大的滿足這個群體的消費欲望。
     
        除了便捷、舒適的就餐環境,在宜家的購物場景里,由于對產品價格有足夠的信任,消費者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產品使用的體驗上。 

     

     
        “提供種類繁多、美觀實用、老百姓買得起的家居用品”,是宜家倡導的文化理念。宜家每件物品、物流費用都是明碼標價,童叟無欺。所以當你漫步在宜家商場里面,你對每一件物品的價格都是清晰明了的,而且不會擔心被坑(除非你不能接受這個價格),因為這個價格是固定的,對每個顧客都是一視同仁,也不存在找熟人可以打折扣之類的可能。
     
        這就是宜家文化的制勝之道。宜家在創建之處,就強調與顧客結盟的民主理論。這家誕生于瑞典的企業,它的企業文化具有北歐式的平等自由精神。對年輕人而言,相對于產品的實用,宜家這種精神更具號召力,更容易口碑相傳。
     
        由此,聯想到本人所在的陶瓷行業。在產能過剩、品牌泛濫、同質化競爭慘烈的大環境里,陶瓷企業應該如何差異化經營、把產業做強做大?“宜家模式”能給我們很多啟示。
     
        比方說,陶瓷展廳也許可以從宜家模式找到一條新型的銷售模式。
     
        現在的陶瓷展廳一般只賣自家品牌的陶瓷產品,有些展廳也搭配衛浴產品,產品種類比較單調。可是,如今的消費者都很“懶”,他們希望在一個場景里完成更多的購物行為,陶瓷展廳單一的產品供應功能越來越難滿足他們的需求。另外,由于陶瓷品牌數量繁雜、難辨優劣,陶瓷產品價格不夠明朗,加上陶瓷的物流運輸、裝修設計都是一門勞心勞力的重活,這些不確定因素讓消費者在購買過程中得不到滿意的體驗感。
     
        不妨大膽設想:陶瓷品牌經過多年的廝殺、整合之后,一批深受消費者信賴的陶瓷品牌將越做越強,并成為市場的資源整合者。未來的陶瓷展廳,將是一個以陶瓷產品為主、其他家居產品為輔,并提供設計、物流等上下鏈配套服務的泛家居型商場(園區)。
     
        在這個泛家居型商場,包括陶瓷產品在內的所有商品和服務都是明碼標價的,因為對這個企業的文化理念和品牌有足夠的認可度,消費者去買陶瓷產品就像去超市購物一樣對價格表示信任,不會為了一件產品而與銷售員討價還價。
     
        在這個泛家居型商場,人們不一定專門沖著瓷磚產品而來,可能只是為了感受一下新潮的建陶設計風向;也可能是想購買VR(虛擬現實技術)服務,體驗一下家裝效果;或者只是為了挑選一兩件便宜的好看小巧的家居用品,甚至只是慕名過來喝杯咖啡,找找靈感而已……
     
        可以想象未來的陶瓷消費模式會非常便捷:在特定的信任條件下,從挑選產品、空間設計、下單購物,到搬運裝修、售后服務等一系列過程,消費者都能在一個特定空間完成,不但節省空間、時間的消耗量,也讓裝修購物成為一種時尚的享受。到了那時,某些陶瓷品牌的文化影響力,將極大地改變整個行業的競爭格局。
     
        當然,以上內容僅是本人的一個不受約束的暢想,至于這個設想是否符合陶瓷行業的發展規律,是否異想天開、不切實際……恐怕這些不是本文想要的結論。值得關注的是,從宜家模式的身上,我們可以感覺到:陶瓷行業未來消費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將更多聚焦在企業之間的文化競爭。
     
        不管時代怎么變,行業格局怎么變,對于企業來說,只要注重與客戶群體結盟,并致力為社會創造美好生活,那么這個企業應該會有美好的未來。
    首頁 返回
    长谷川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