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牌陶瓷 | 第141期《鷹視界》
品牌·價值
2017年5月10日,這一天,成為我國首個法定的“中國品牌日”。
5月2日,國務院將每年的5月10日設立為“中國品牌日”,一個商業層面上的節日成為了國家的法定節日,讓人頗為驚訝。其實,品牌的背后不僅僅是營銷,更是自主知識產權帶來的消費升級以及國際市場的影響力。
何謂“品牌”?普遍認為,品牌是銷售者向購買者長期提供的一組特定的特點、利益和服務。從深層次來看,“品牌”背后,其實代表了企業依靠在產品、服務上的核心技術為主導的知識產權。
在以前傳統的經濟環境,人們口中的“品牌”是誰的廣告聲量大,消費者就認誰是名牌,廠家與顧客之間往往是一次性的交易關系。這是在單邊市場下,由于信息不對稱而形成的局限性思維。
但如今,進入高度發達的互聯網時代,市場不再是單邊的,而是雙邊或多邊的,企業與用戶之間的信息是對稱的——很多時候,同類型的企業是被消費者擺在同一個平面上相互比較。這個時候,消費者不會迷信于哪家企業的廣告做得好,而是更看重體驗。在比較之下,消費者選擇品牌的依據是誰的產品體驗好、誰的自主知識產權更突出就選擇誰。
這就是“品牌”的力量。
去年12月,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因為知識產權問題對阿里巴巴公司發難。這個事情恰恰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案例。要注意的是,阿里過去并非不打假,但過去打假更多是從打假冒偽劣產品的角度去思考,考慮的是質量問題。所以前幾年馬云會有感慨,“許多假貨的質量比正品還好價格也更低廉。它們在相同的工廠生產,采用相同的原材料,只不過沒有用自己的品牌。”
但假貨的問題不在于質量,而在于知識產權和品牌價值。這正是美國貿易辦公室所針對的點,中國企業很多時候恰恰忽略了這個問題。
品牌價值,是一家企業能夠做強做大,面對經濟危機而屹立不倒的軟實力。
可口可樂公司的總裁說過一句非常著名的話:“即使一把火把可口可樂公司燒的分文不剩,公司僅憑“可口可樂”這一品牌,就可以在幾個月之內重新建廠投資,獲得新發展。”
海爾創始人張瑞敏認為“所有的資產都應是負債,只有品牌才是真正的資產”,由此可知海爾集團對品牌資產的重視。早在2010年,海爾的品牌價值被評估高達855.26億元。
讓我們把視線放回到陶瓷行業。我國陶瓷生產總量在世界數一數二,陶瓷企業數量成千上萬,但擁有國際級別的品牌企業,真的寥寥無幾。中國的陶瓷行業,需要國際品牌。
作為陶瓷行業的龍頭企業,鷹牌集團40多年來不忘對品牌建設的大力打造,始終踐行著“匠心鷹牌,創新前行”的經營理念。集團總裁林偉先生在去年又提出“新國貨、新零售、新制造”的價值觀,進一步闡述鷹牌陶瓷對產品定位、自主知識產權等品質方面的要求,彰顯了鷹牌集團對品牌建設的高度重視。在品牌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陶瓷品牌已經不再是單純的標識象征,而是產品質量和企業文化、精神的綜合體現。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陶瓷品牌的建設,當然不能停留在空談和口號上,而是著眼實處,從企業自身出發,從社會要求出發,從消費者體驗出發,才能真正的把產品與企業、質量與文化融合于一體。
在本期鷹視界,我們分享有關“品牌”的知識,了解“中國品牌日”的深遠意義,從而把握好我們集團品牌發展的脈搏,同舟共濟,為鷹牌事業而奉獻智慧與力量。
(鷹視界編輯部)
(鷹視界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