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牌陶瓷 | 第146期《鷹視界》
中國陶企國際化要找到自身優勢!
9月25日,博洛尼亞展第一天。由陶城報主辦的“為中國陶瓷走向世界”——2017博洛尼亞瓷磚論壇隆重舉行,來自行業的大佬們,共同討論國際化大戰略問題。這些大咖們包括了行業知名學者和行業領導,以及鷹牌集團、唯美、東鵬、諾貝爾、金意陶、蒙娜麗莎、興輝等多家企業的代表。

鷹牌集團副總裁陳賢偉在論壇上表示,中國企業要有危機意識,加強對外開拓,拿明顯有優勢的產品去做海外市場。
“市場決定存在,對外開拓很重要”
陳賢偉認為,中國的陶瓷行業是寄生存在于中國的房地產上面的,而且是高度依賴的,載體是中國房地產,而非全球房地產,這種高度依賴的關系,是存在一定風險的。“臺灣的陶瓷、日本的陶瓷,若干年前和佛山一樣蓬勃發展。但是因為市場沒有了,不會再有人談品牌和精工制造。”市場決定存在,市場崩盤,很有可能帶來行業不景氣。
“整個中國必須要有危機意識,不能再沾沾自喜,一向以來我們習慣了改革開放這三十多年的正態發展,我們從來沒有嘗試過一年跌30%是什么滋味,也沒有人會預測未來三年或十年以后中國房地產會怎么樣。我覺得這個論壇很有意義,會讓我們思考一些東西。”
據悉,這兩年來,鷹牌花了很多時間來開拓國際市場,扭轉了原來只做簡單客戶關系的做法。鷹牌從前些年開始建專賣店,就是把風險分攤的做法。而在一些重點反傾銷的國家,鷹牌并不執著死磕,“全球還很大”。
“中國企業的優勢在哪里?”
陳賢偉說,“這三年來,我們在產品上刻意去區分一些東西,在我們展館可以看到,我們主打的產品,在國際上最重要的,其實就是顆粒磚,其實就是鷹牌二十多年常做的產品。”
他說,國際上賣得比較好的,都是這種不花哨的磚。和意大利的相比,中國企業優勢比較明顯的,就是瓷質結構的拋光磚。鷹牌以一石三面的拋光磚,來做意大利仿古磚的結構,一樣的風格,不同的質感,獲得了海外市場的歡迎。“這幾年鷹牌在國際市場做得比較靠譜,主要不在拼價格,而在產品差異化上。這次參展之后,更加確定接下來的產品走向應該怎么走。我們不會拿自己沒有明顯優勢的產品去做他們的市場。”
“不要以朝拜心態看意大利!”
陳賢偉說,“最開始參展,很多人對意大利有朝拜的心態,很希望去學習點什么。特別是意大利當年還不愿意給中國人在這個展館深入交流的時候。”
“但三年前開始,比較好的是,意大利企業開始會談和你合作,主動過來我們展館談合作,甚至有些過來,問你有沒有意思參股和收購他們。中國人找到一些自尊心,更深入去了解意大利企業的一些競爭優勢。”
對于主動謀求合作的意大利廠家,鷹牌也曾談過深度的合作,但并沒有去收購或參股。“去年,鷹牌干脆自己做了一個2086品牌出來,風格黑白灰,風格很接近意大利,發現很靠譜,市場很接受,不再像十二年前推出2086產品時那樣水土不服了。市場是有適應期的,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
他指出:“我不認為國內企業和意大利之間存在多大的技術差距。設備大小,無人倉庫上若是差距,那就算。在釉料、設計方面,是市場上共享的一種資源,不形成競爭關系。”
“意大利內需持續疲憊,如果中國能有美國的寬容度,將人才吸引過來廣東,市場容量過大,就成了我們自己的人。”
“意大利的設計師是根據意大利的文化來設計產品,中國陶瓷真正要走出去的話肯定要把中國文化融入到產品中去,只有融入了品牌的文化才能讓全球的消費者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