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牌陶瓷 | 第148期《鷹視界》
談心得,給建議,干部學院熱議“精細化管理”
注:以下內容分別為干部學員們的學習心得文章的節選部分,隨機排序,不分先后。文字有少許改動;如節選內容表達有誤,最終以作者原文為準。
曾智(河源生產基地廠長)
這次課程給我的最大收獲就是為實施精細化管理找到了一個具體的解決辦法。
老師的核心思想是:管理是追求結果的,結果是由速度、成本、質量和風險來衡量的。而精細化的管理技術就是為了保障速度、成本、質量和風險都在可控的范圍內,都在達成結果目標的正確的道路上。所以在設計規劃流程的時候,首先重點考慮的是企業的核心目標和核心業務的核心流程,這是要重點把控的;特別是剛開始實施精細化管理的企業,或者處于發展中的企業,一定不能貪大求全,做了一大堆的流程,沒有重點,沒有把控。大事小事,重要的不重要的,緊急的不緊急的都做了一堆流程規定,錯誤理解細化這個概念。
細化不是不管企業的現實情況,一味的將所有的細節、包括很多不緊急不重要的業務流都制定詳細的流程制度。然后流程太多,極大可能出現某些流程執行不到位,甚至包括核心流程也受到損害的情況。
霍錫輝(監察部經理)
通過精細化管理培訓,我進一步認識到流程的精細化管理或流程的優化是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的工具。鷹牌公司有基本的管理制度,即有基本流程了。但難免存在業務流程不完善、不合理的地方,所以定期優化流程很有必要。
優化流程時可使用“平衡積分卡”理論。怎樣評價流程是一個重要問題,可以從財務、客戶、運營、學習與發展等因素評價。
流程的管理是逐步提高的過程,流程管理有高、中、低三個級別區別。好的流程是將經驗總結、固化,使不同人員做相同事能獲得基本相同的工作效果、工作結果。這樣公司和經營管理才能持久,減少人員波動對業績的影響。
調整2018年審計工作思路,在對各部門進行管理審計時,嘗試從流程完善性、合理性、及時性等方面檢查各部門管理工作上存在的問題,向公司管理層和被審計部門提出改善建議。
楊勇(服務中心總監)

通過《精細化管理》課程的學習,我理解到“價值”是管理的核心,精細化是價值實現的手段。要想使精細化管理落到實處,我們就要細分各環節、各參與者、各工具的價值并圍繞價值最大化實現來設定流程。鑒于我司是一個擁有43年歷史沉淀的企業,我們現有的流程制度一定有存在的理由;同時,由于市場變化、技術更新、業務類型改變、人員交替等現實變量,我們又必須對現行的組織架構及流程制度進行全面系統地梳理和評價,即優化流程,以實現管理流程的PDCA循環。
本人認為,優化我司的管理流程有以下5個方面的基本動作:
一、明確地宣導我司的戰略及核心價值,然后指導各職能模塊全面評估并找出各職能模塊的核心價值;
二、按核心價值鏈由前端向后端傳遞的思路梳理我司的組織架構及職能;
三、設計并制定以價值輸出為導向的理想管理流程架構圖;
四、用理想管理流程架構圖比對現有流程進行優化;
五、將優化后的流程架構進行沙盤推演、修正、固化。
付正宏(人力資源部總監)
“管理就是管結果”,這是廖老師在第一天上午的課程中拋出來的觀念。我們以前經常說以工作(或做事情)要以結果為導向,那么何為結果?質量、效率、成本、風險就是結果的綜合體現。四個詞語通俗易懂,卻給我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這個觀點更加明確了工作是要產出結果的,無法產出結果的工作是沒有價值的。或者說,工作的產出質量不好、效率不高、成本沒有把控好,以及風險沒有控制好,這都將意味著這樣的工作是沒有價值的。
但是,管理或經營的結果往往具有非常多的不確定性,而流程就是幫助我們用確定的方式去管理結果的不確實性。不過,并不是有了流程就說明已經做到了精細化,因為:建立流程時要首先理清流程背后的業務與業務流,并且要提煉出關鍵的流程;然后要將流程設計到端到端,從客戶需求出發,到滿足客戶需求為結束;接著還要考慮在設計流程時要消除各種隱性成本,還要將流程中的活動分配到每個角色上去而不是分配到部門,并且找到流程的關鍵控制點和成功因素;最后要運用一些表格模板或IT軟件來提升執行的效率和質量,還要隨著公司的各種變化不斷地優化流程。
林玉珍(服務產銷協調部經理)

我從自己工作的范疇方面,將可以實現的方面來提一些建議。
現有NC著重于財務數據流功能方面。在新調研的信息中,我的寄望是數據流得到充分的延展,優化現在的數據業務流程,從而引導操作流程的優化,解決現有觸碰到數據甁頸問題,改善人員操作習慣,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從外部信息顧問訪談中,我提出了一些便捷的工作方法,以為這屬于智能方面的要求,外部顧問回應我這是基本設計要求,很多方面能夠手動和自動相結合,減少操作時間,那時候感覺到我太需要把系統更新。但在更新數據系統中要賦予更多新的理念,以全面達到速度、質量、成本最低化,這是最基本的操作,所以基本上是沒有風險,只需要把功能模塊設計要求做好,工程師就可以完善信息流編寫,從而實現供應鏈數據的連貫。
葉強輝(集團財務總監)

日常經營中,有同事抱怨公司流程復雜、公司流程慢。在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下,企業的效率很重要,客戶不會等你慢慢來,同時風險控制也必須考慮,否則一個重大的失誤會讓企業損失嚴重甚至滅頂之災。
學習了廖維老師的《精細化管理》后,我更清晰明白制定流程需綜合考慮平衡“速度——成本—質量—風險”之間的因素。學習完后也會按以上準則重新梳理公司的流程,以便讓公司運作可以高效、高質、低成本、低風險。
企業在經營過程中,新的業務或突發的事情經常會發生,有合適的流程指引肯定是好操作,但流程太多也會制約企業運行的效率,大小事情找流程也會讓員工無所適從。在學習過程中充分了解的關鍵流程的三大特點:關鍵能力、運行頻率、業務痛點。要滿足以上三點之一才考慮制定流程。這樣為企業日后制定流程提供參考標準。
緱孝臣(信息技術中心總監)
企業信息化怎樣做到流程的優化?
企業信息化建設是以信息技術應用為基礎的管理改造過程。業務流程優化過程不是單純的管理技術問題,必須考慮現有和未來的信息技術應用,即應利用信息技術的手段固化管理體系,并提高信息交互速度和質量。
首先是現狀調研。業務流程優化小組的主要工作是,深入了解企業的盈利模式和管理體系、企業戰略目標、國內外先進企業的成功經驗、企業現存問題以及信息技術應用現狀。兩者間的差距就是業務流程優化的對象,這也就是企業現實的管理再造需求。以上內容形成調研報告。
其次是管理診斷。業務流程優化小組與企業各級員工對調研報告內容協商并修正,針對管理再造需求深入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對各問題的解決方案。以上內容形成診斷報告。
最后是業務流程優化,業務流程優化小組與企業對診斷報告內容協商并修正,并將各解決方案細化。
付和平(鷹牌營銷中心總經理)

精細化管理是一種管理理念和管理技術,是通過規則的系統化和細化,使組織管理各單元精確、協同、高效和持續運行。
精細化管理的核心是建立科學的流程用以指導企業經營、運營。流程的最終目的是用規則的確定性來規劃結果的不確定性,檢驗流程的科學性從:效率、質量、成本以及風險四個維度評估。
流程精細化在本質上就是企業內部運營機制的分權,任何企業在流程節點越多的起點崗位破壞流程和制度的可能性越小,反之,破壞流程和制度的可能性就越大;
流程的路徑和合理性是從客戶的需求出發到滿足客戶的需求截止。
建議公司今后進一步完善精細化流程和對運營環節管控和評估的科學流程,同時培育遵守流程的精神。
胡東杰(河源一廠財務部經理)
精細化管理是企業從成長階段上升到成熟階段的重要手段。企業創立初期,靠的是人治;成長階段,靠的是法治;成熟階段,就要靠文治。企業如何渡過成長階段,順利上升到成熟階段呢?靠的就是精細化管理。精細化管理,能減少內耗,把資源用在增值業務上,降低成本;也是企業適應急劇變化的外部世界的客觀需要。不搞精細化管理,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中,企業只有死路一條。
精細化管理之路,不會是一條平坦的道路,注定充滿了坎坷。主講廖老師說,偉大的背后都是苦難。華為的成功,是二十年持之以恒的堅持,是耗費了幾代華為人的心血換回來的。我們鷹牌公司要做好精細化管理,不付出巨大的代價是沒辦法達成目標的。精細化管理,是對我們目前管理方式的巨大提升,一定意義上講也是一場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