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鷹牌陶瓷 | 鷹之聲總83期
    選擇鷹牌 終生不悔

        在今年1月19日舉行的鷹牌年終會上,研發中心陳國海獲得了林偉總裁頒發的“總裁特別獎”。這一獎勵既是對他三十余年在鷹牌崗位上堅持不悔的肯定,又能對其他員工起到示范引導作用。下面,就讓我們來聽聽陳國海的故事。

     



     

    愛崗敬業三十余年

        石灣瓦,甲天下。石灣的陶瓷久負盛名,是建陶文明的起源地,是陶瓷生產的重要基地。
       
        20多歲就進入到鷹牌(前身為石灣工藝美術廠)工作的陳國海,至今已在鷹牌工作三十余年,感受到石灣陶瓷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他見證了70年代那簡陋、“原生態”,僅生產“三煲一缽”的工棚,見證了到其他地方“搭燒”的歲月,見證了公司從美術陶瓷到建筑陶瓷的演變,見證了鷹牌第一塊一米磚的產生,見證了鷹牌上世紀90年代到2000年那震撼世界的輝煌,見證了上市的歷程,也見證了鷹牌在轉制后的變化,與此同時,他也見證了建陶行業的發展……
        從年輕的小伙子,到50多歲的長者,他一路走來,從不言悔。其愛崗敬業三十余年,感動了兩代鷹牌人。從他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負責任的人,有激情的人,快樂的人”,可以看到其“誠信、務實、高效、拼搏”的價值觀,可以看到他作為鷹牌一分子,致力于“傳承建陶文明,讓生活更美好”的不悔努力。
     
        三十多年來,無論是鷹牌走上坡路,還是暫時在走下坡路,陳國海都沒有想過離開。“鷹牌有很長的歷史,我也進來很長時間。有很多老工友,熟人,對鷹牌很有感情。鷹牌的待遇、福利也不錯,也給了我一番事業。”鷹牌企業,以待遇留人,以事業留人,以感情留人,這種企業文化,也使員工在內心十分認同。

    奉行“少說多做”原則

        陳國海曾參加知青下鄉,20多歲返城后就到鷹牌,那時,鷹牌公司的前身———石灣工藝美術組始建不久,從事生產美術陶瓷產品為主。到1976年,成立石灣陶瓷工藝廠。最開始,陳國海在窯爐做。“那時的環境很原生態,是一個小作坊,在工商聯下面,是個鎮屬的福利企業,也照顧一些殘疾人和社會閑雜人員。”陳國海還從事過石灣公仔的制作,后來走上了技術崗位,為生產提供支持和保障。
     
        1984年,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下,鷹牌陶瓷迎來了命運的轉折點,它被選為“經濟改革的試點企業”,由美術陶瓷向建筑陶瓷轉變,由此,開始引領中國建陶蓬勃發展的新歷程鷹牌在后來轉為建陶。當時,有許多做工藝的人由于不適應而離開鷹牌,有的在后來成為了陶瓷手工藝大師,但陳國海始終選擇了留下。我們無法猜測,如果陳國海當年也離開的話,佛山是否會多了個工藝大師。但可以肯定的是,陳國海留在鷹牌,給鷹牌帶來了很多的鼓舞,帶出了很多的新人,為生產提供了大量的技術保證。
     
        在這個老鷹牌人的身上,可以看到“真抓實干”的特質。在整個采訪過程中,他的話并不多,“比我還老的員工也有不少,比我做得好的更多,我只是做好自己的本份”,他這樣概括自己的成績。多年來,他奮斗在技術崗位上,責任重大,一旦出錯,就會影響整條生產線,陳國海笑對工作,從不叫苦叫累。“要說辛苦的,不如說車間的工人,不如說我們的總裁,他工作能力很強,早期在技術崗位的時候他已經日夜兼程地工作,讓人佩服”。

    認同鷹牌企業文化

        對于目前推行的企業文化,陳國海表示很贊成,“無論什么時候,企業文化都是必須的,公司推行新的企業文化,說明了領導者很有魄力去做一番改變。”他這樣認為。說到“傳承建陶文明,讓生活更美好”的鷹牌使命,他也很有感觸,他認為,人的生活,不僅是解決吃吃喝喝的問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在精神上也有了追求。生活品質的提高,要求家居的產品要靚,我們提供更好的產品,就能使人們的生活更美好。鷹牌產品具備很長的品牌歷史,是行業標桿,相信我們能把這個使命完成得更好。

    點評:從陳國海身上,我們可以看到老一代鷹牌人的愛崗敬業、忠誠于鷹牌的精神,可以看到他務實、拼搏的價值觀,可以知道什么叫“負責任的人,有激情的人,快樂的人”……

    首頁 返回
    长谷川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