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牌陶瓷 | 《鷹視界》(原《鷹之聲》第120期)
2015年,陶瓷行業又一個拐點?

經過40多年的發展,中國的工業陶瓷發展已經相當成熟,在國際市場也占領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尤其是引領中國陶瓷行業發展的佛山建陶行業,跟隨著國內房地產行業的快速發展,生產規模和銷售額也是連年快速增長,各類品牌也如雨后春筍,遍布佛山禪城,建陶航母、各大生產基地也已經在全國各地開花。但隨著規模不斷的擴張,私拋廠的崛起和市場份額的飽和、國際金融危機導致的國際市場需求萎縮,近兩年陶瓷行業激烈的競爭更趨白熱化。2014年眾多陶瓷行業銷售下滑、工廠倒閉、窯爐提前關閉已經成為陶瓷行業交談的主要話題,只有少數企業稍有增長,但具體增長多少,日子好過與否只有各陶瓷廠家自己體會。
如何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個人覺得最主要從以下幾點打好基礎:
一、品牌化
目前陶瓷行業已經過了規模化大生產的高峰,薄利多銷不足以維持企業發展,缺乏長遠戰略眼光的短期逐利更無法使企業長足發展。早些年可能有一些企業趁著建陶行情大漲的時候,即俗話說站在風口,豬都能飛起來的大環境下,一些企業賺了一些錢,但當攤子鋪大了,由于缺乏品牌知名度,制定營銷政策的時候就感覺捉襟見肘,力不從心了。2014年業績增長的陶瓷企業,多數都是走品牌路線的公司。經過多年的市場培養,消費者已經不滿足于陶瓷產品的基本功能效用,更追求陶瓷產品的附加值,花色、服務,以及品牌帶來的心里滿足感。無品牌無出路。同樣,出口市場也需要走品牌路線。由于出口競爭的無序,大家都是拼價格,導致中國陶瓷產品在國際市場只有一個統稱:MADE IN CHINA,而產品價格也是一低再低。不過,可喜的是,近幾年鷹牌、新中源、簡一等企業都已邁步向品牌化發展,注重品牌的推廣,但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相信邁過這個過程,企業最終會受益匪淺的。
二、專業化
規模化生產之后應該逐漸向精細化發展,做專做精,只有一顆螺絲釘精神,找準一個點發展才有出路。有一些企業做的很大,號稱行業航母級企業,產品線很寬,動輒好幾百個,什么產品都有,造成顧此失彼,個個都要做,個個都做不強,單個產品市場份額也無法提升。近年來發展較好的新型陶瓷企業,比如唯格、懋隆、費羅那水泥磚等企業,堅定做某一類產品,加以大力宣傳,在行業內知名度很高,讓人一想到某類產品就想到他,當然也就帶動了銷售業績的增長。
三、創新精神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道理對于陶瓷行業同樣適用,創新是一個企業發展的核心。國外企業能做到快速轉產,對單個產品定制量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但不影響成本或者說微乎其微,這就是他們的高明之處,而在一些中國企業,由于大規模生產,是很難做到的,轉產一次動輒好幾萬,等排產需要時間很長,工廠也不得不多備庫存。另外,歐洲企業很注重產品的設計以及生產設備的升級,一個產品,有十幾、二十套的不同版面,一個車間只有幾個工人負責。中國企業一直在學習他們,但真正創新的東西還較少。創新無疑需要投入,但在目前這個環境下,創新才是建陶行業唯一出路。比如,費羅娜僅僅是引進了國外比較流行的水泥磚,抓住了這個潮流,就已經在出口市場風生水起,國內工程訂單也多有考慮采用此類產品。另外,目前佛山很多公司探尋到一種專業設計化之路,自己成立品牌,自己設計產品,自己成立展廳,自己開發銷售渠道,但不需要自己的生產線,不需要備大量庫存,有了產品設計拿到合適的工廠OEM。他們取勝之道就是新穎的產品,不同于一般的廠家大眾化產品,走創新之路。
2015年,陶瓷行業競爭依然激烈,無疑又將是一個行業再次洗牌的年份,能否在陶瓷行業繼續發展,長久存在,我們只能修煉內功,讓自己變得更加堅強,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國際部營銷經理 何高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