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部
吳廣宇
走進華南理工大學的國際報告廳,第一感覺是人太多,擁擠,且非常熱鬧。但當陳春花老師優雅地走上臺后,緊隨著一片掌聲,座無空席的報告廳頓時變得安靜。是的,陳春花老師,一位集教授、企業家、作家于一體的傳奇女強人,她將為大家分享互聯時代下新思維模式的干貨,企業應在經營方面作出怎么樣的調整。
陳老師在2013年重新回到新希望六和公司擔任聯席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作轉型升級,調整為不增加養殖工廠成立服務公司,請養殖專家培養有效的養殖客戶,也由于與行業共發展在2014年獲得行業年度人物獎;一個農牧產業中國第一全球第三、子公司近500家及員工數超7萬人的企業,當時很多人問她這傳統企業能成功轉型為互聯網有關嗎?有必要去做嗎?老師用這兩年的選擇去回答,是必須做!因為她當時就看透互聯網本身是一種生存方式,一個共生環境,是這時代所有人必須接受的事實。
陳老師把2015年以前稱為互聯網1.0時代,這段時期的基本特征是“消費互聯網”,創新價值是營銷至上、流量為王和虛擬經濟,我們都看到一些成功的公司,如阿里、騰訊、京東;如何理解?消費就是花錢,便捷就能帶來流量,從而贏得資金與市場;阿里打造一個全球性安全交易平臺;騰訊在海量用戶上挖掘消費力;京東則快速布局物流體系;這些就是消費互聯網的創新價值。在今天你的企業與互聯網關系密切已成事實,說明傳統企業和互聯網連接是必須的,互聯網也必須與傳統企業融合;為什么這樣說?又如何連接與融合?“產業互聯網”。
進入2015年互聯網來到了2.0時代,在經過1.0時代的快速增長后回歸到“產業互聯網”;互聯網成熟后它其實就是一個工具用于連接,但“聯”誰?看阿里、京東,他們也從1.0時代的單純互聯網屬性轉變到產業價值,目前網絡平臺還是他們的產品和價值,聯合有共同成長價值的企業才有優勢;而傳統產業的優勢在于能提供優質的產品、更好的增值服務,這是實體經濟價值,這就能得到共同發展點,所以說互聯網2.0是基于產業,正好給傳統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會。必須找到有效的市場、精準的用戶并通過流量和數據去尋找價值的創造,這才有機會。
基于這樣一個時代特點,我們的企業要怎么做?陳老師介紹了企業組織必須要從理解消費者并定位自身價值作起點,以解決效率問題給出的方案前提從以下這四個方面行動:
1)設定不合理的目標!合理的目標只會被淘汰;
2)該關注的不是考核指標而是市場格局,即市場份額重要性遠遠大于市場本身;
3)離開競爭才可超越競爭,因為在互聯網環境下只有共生才有發展未來;
4)擁有增長型思維慣性,如美的集團就把完成KPI作為最基本要求。所以在新業務若想成功首先就要忘掉原有業務的商業模式并學會預測新業務的經營業績。
會后有同學提問,他的企業也在轉型,但一年回頭看沒什么效果;老師分享三個要點我們可以參考下,在做轉型計劃時必須先安排好:1)轉型必須是由外部去影響內部;2)一開始不要全面去轉,找突破口切入;3)必須集中優勢資源,由轉型者親自投入。
以上是我從論壇中分享的一些知識與感悟,最近很火的一個名詞叫“互聯網+”,它告訴我們正在處于一個不一樣的“聯”代,真正的改變還是依賴于人,環境在變,大家更要順勢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