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鷹牌陶瓷 | 第123期《鷹視界》
    高手無花















           賣瓷磚與賣花,表面看來,應是兩個沒有什么關聯的產品,照理來說玩法各有不同。但最近對公司提出的設計營銷、創新驅動進行了一些學習和思考,卻發現我們賣陶瓷和賣花實際上還是有很多共同之處:

           1、花這個行當,進入門檻很低;

           2、花這個產品,當然不可能是高科技產品,至于技術含量,種植也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核心技術”;

           3、賣花的利潤很透明,花的同質化程度更高;

           4、賣花“觸網”很久了,在陶瓷行業才開始電商之路的時候,賣花網站已經比較成熟了。

           那我們在這么一種背景下,如何讓自己的產品比行業平均價格高一倍,同時又擁有穩定的優質客戶呢?

           本文援引蘇麗思花藝設計公司的例子,以供討論。

    賣花,重在主題表達,作品甚至沒有花

           雖然稱作“花藝”,但蘇麗思卻不是為賣花而賣花,她的作品中常常找不到花的蹤跡。蘇麗思認為,作品是為表達主題服務,于是,蘇麗思的花藝作品中常常出現葉材、苔蘚、泥土、陶瓷、玻璃,甚至蛋殼等其他材質。

           蘇麗思有一個在國際花藝展上得過大獎的作品,叫《魚骨》。她一朵花都沒有用,而是在白板前豎起兩條交錯的大魚骨,再在兩邊各用四條長長的藤條編上去。《魚骨》用以表達對最樸素的原始狀態的致敬,用花反而會妨礙意境的表達。最離奇的一個作品叫《豐收》。案臺上擺了幾個南瓜和香蕉,僅此而已。

    不靠貴重材料堆砌,難以模仿的原創風格

           最初的時候,由于沒有錢,蘇麗思只能用最便宜的花材、最差的葉材插花。不過,“用最差的材料做最好的作品”這個當時的不得已而為之的行為,卻在無形中塑造了她今后的藝術風格,那就是簡潔、自然、材料多元,看似簡單,所有的材料都不是貴重材料,卻沒有人能夠模仿出她的風格。

    在高檔場所里面,始終無人能撼動它的地位

           多年以來,蘇麗思始終定位于高端,在高星級酒店、商場等高檔場所的業務非常穩定。

           如果放在陶瓷行業,蘇麗思可謂一個奇跡,它完美巧妙地解決了陶瓷企業的痛點。因為在這個行業里面,抄襲模仿太嚴重了。

           那為何蘇麗思能夠做得到別人無法模仿?她的核心競爭力又來自于哪里?

           正如制造業的核心始終是產品,花藝公司的核心始終是它的設計,在原材料都一樣的情況下,蘇麗思依靠比別人更有深度、更獨特的設計,徹底地把自己和其他對手區別開。

    設計無形

            1995年,蘇麗思到法國里昂花藝大學進修“裝置學”。學成歸國后,她在一系列大賽中獲得金獎,贊美潮水般向她涌來。但不久后,她迷惘和害怕于自己水平的停頓,每次做出來的東西都大同小異,沒有進步,因此她開始潛心于中國古典哲學。

           “設計無形”是她從老莊思想中悟出的道理。“花、葉,或是大自然中的其他東西,本身就有生命力。花藝所要做的僅僅只是協調這股靈氣。”從此蘇麗思插花風格大為轉變,她不再沉迷于細節形式的設計,而更加著重作品的線條感和完整性。她還將自己從小對大自然的觀察融入作品中,將整個世界都作為自己靈感的來源。

           蘇麗思創作了一個叫《宇宙核心》的花藝作品。它由上下兩部分構成,上面是藥水處理過的沙芭葉組成的球體;下面在四方的陶瓷表面刻上肌理紋路,有山、有水,外邊再用藤條纏繞。蘇麗思還單獨為下部分起了個名字“庭院”。蘇麗思試圖將代表生命的植物與大自然融合在一起,以此來象征自然世界的本質。

    整體設計、注重協調

           蘇麗思認為設計不能過于天馬行空,完全無規矩可循,她也講究搭配。不過講究的不是花的形狀或顏色的配合,而是花與花的屬性,花與空間的關系協調。

           例如荷花不能和任何一種花搭配在一起的,它清濯孤傲的個性決定了這一點;再比如地黃花,剛毅的性格使它便于和同屬性的臘梅搭配,假如硬要把百合之類屬性偏軟的花材和它插在一起,作品就會顯得非常生硬。

           蘇麗思認為,插花甚至都不用起名字,因為“花自己會說話,當你凝視它時,它也在與你溝通”。 

           另外,花的屬性還必須與建筑空間協調。在國外,花藝和其他藝術品一樣,是作為建筑學的一部分存在的。花,包括花瓶,它們和建筑物一同呼吸。插花作品如何與空間相融合、相映襯是花藝師必須考慮的問題。

           相比之下,國內很多寫字樓、企業辦公室的綠化設計,花、花瓶、建筑物三者完全沒有一種協調呼應的關系,只是很生硬地把三者拼湊在一起,那當然沒有整體效果,價值自然體現不出來了。

    設計有對生命的思考

          “只有內心有美,對生活有熱愛,才能做出好的花藝。”蘇麗思說:“花藝流派主要分為東方、西方和歐洲三個。東方首推就是日本。日本插花已經上升到了‘道’的程度,也即花道。在插花的時候講究人跟花朵的內心交流。插花的時候甚至會給葉子進行按摩,比如想要讓葉子呈現出隨風飛揚的樣子,就要慢慢地去調整。雖然只有那么幾朵花,但是要不停地反復,插上不合適,又剪一點點,外行人看不出什么變化,但是懂的人非常在意。所以日式插花非常慢,幾個小時才能完成。插花的人內心非常愉悅,但是這是個貴族化的活動。這種花道很難被大眾認可,當然更難進行商業推廣。而西式插花主要就是指美國。美國插花很濃烈,很奔放。插花都比較有規則,比如插成一個花球、三角、扇形等。非常漂亮,很適合做裝飾,但是藝術性不強,無法給人震撼的效果。歐洲派也可以叫做法式插花,不僅僅講究的是美,但是這種美不淺薄更是有深度,有思想的美。這種美會讓人思考、感動、驚嘆作者的奇思妙想,甚至能感受到作者對生命的感悟。甚至把設計師的整個人生閱歷全都插進去。

           相比而言,目前國內的陶瓷行業有許多公司,并非不重視設計,也曾到世界各地尋求設計靈感,但問題在于缺乏獨到的設計理念,缺乏對設計有獨到之處的看法,因此盡管公司產品雖然熱銷,卻少有讓人認同的經典之作。而更多的企業甚至從來不去創造過什么東西,都是附屬在別人的后面進行深度加工。

           這樣的背景下,自然不可能讓自己的產品超脫出來了。(總裁辦 黃曉波)
    首頁 返回
    长谷川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