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牌陶瓷 | 第131期《鷹視界》
“匠心鷹牌創新前行”的解讀——林偉總裁在2016年會上關于經營思路的重要講話
今天我想向大家解讀的是這八個字——“匠心鷹牌,創新前行”。
為什么要提出這八個字?一是基于我們面臨的困難和在目前存在的問題,二是基于2016年的市場機會。我們既要看到機會,也要解決問題,不然無法把握機會。未來已來!我們的日子好不好過?
一、未來已來!我們的日子好不好過?
2016年已經來到,同行和外界都在關注兩點,一是15年的情況還好么?二是對于16年怎么看。這兩句話的背后都是擔憂困惑、迷茫,甚至失望。
我們先來看“危”。
第一,從宏觀形勢來看,經濟、股市、房地產都存在“危”。實際上,行業進入“冬天”已經好幾年了。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也有一兩年了。從2015年開始,經濟上都是新常態;GDP增長放慢,負增長的城市比比皆是;股市漲跌缺乏規律;與此同時,房地產調控加劇。
第二,從行業形勢來看,存在產能過剩,市場疲軟,企業倒閉等問題。
根據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的預測,在十三五期間,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左右的制造型企業要倒閉。去年有20多家企業倒閉,我相信今年會有一大批倒閉,或者停生產線。同質化的產品數量很多,而個性化的產品又很少,低端的庫存很大,高檔的供應不足。通過競爭,勝者活下來,敗者倒閉,財富歸零。
行業倒閉潮的原因,我認為分為內在和外在兩個方面。外在原因是產能過剩、地產拐點,內在原因是核心競爭力不足。現金流和風險控制如果按制不好,就很危險。大環境都一樣,有的人過得了,有的人過不了。我們只能把握內在的因素。
危機,先危后機,危中有機,機從危來。這個時代,機會很多,我們必須提振斗志,提前布局,搶占先機,抓住進一步壯大的機會,在轉型升級中成為行業中堅力量。
未來,我們的機會在哪里?除了行業的機會以外,我們要從更大層面來考量。
第一個機會,從遠景來看,是中國制造的2025。
未來十年,國家都會不斷創造環境、條件和機會,支持更多企業實現這個目標。目前中國陶瓷產業主要處于2.0階段,正往3.0過渡,而中國自上而下對于中國制造2025、工業4.0都大力支持,這也給陶瓷行業帶來發展機遇。
未來的市場競爭,處于主導地位的將是技術的引領者、標準的制訂者、生態的構建者和數據的擁有者,制造業中的領軍企業將是服務型制造業。已經在這一領域率先邁開大步的鷹牌,將抓住更多、更大的發展機遇。
第二個機會,從近景來看,是十九大。
按經濟周期來說,2016是最關鍵的一年,也是最底部的一年。預計受“十九大”的影響,到2017年,經濟可能開始回暖。如果鷹牌繼續練好內功,那么下一陣風潮到來之際,我們就能站在風口上,鷹牌的事業就會繼續揚帆遠航。
第三個機會,是房地產。
從量上來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農民進城,李克強總理說要解決三個一億人的住房問題,已經進城的一億人,還有棚戶區改造的一億人,還有新進城一億人的住房問題,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從質上來看,消費結構上,我國的中產階級超過1億。今天行業產能過剩,其實是供需不匹配的結構性過剩,無法適應人們消費升級的需求結構。按需供給或者說創新供給的時代將隨著大數據的演進而迅速崛起。市場的真正繁榮還在前面。
以前突然富起來的人可能會希望把家裝修得很奢華和光鮮,但消費群體的代際轉換導致審美需求在改變,生活水平的提高導致消費需求結構在升級。80、90后的審美觀和價值觀,特別是已經進城的年輕人,他們與父輩不同,崇尚時尚和簡約風格。這對我們的產品和空間設計很有指導意義。
第四個機會,是互聯網。
以往我在年會上很少談生存問題,都是談發展的問題。今天很正式的提出生存和發展,這里就兩個詞:匠心和創新。
我們在中央電視臺發布過鷹牌集團的匠心宣傳片,我希望全體的鷹牌人,包括我們的合作伙伴,熟記并深刻理解鷹牌的匠心宣言,在當中能夠去體現匠心。

在目前這種充分競爭、互聯網發達的環境下,即使只有1%的失誤率,都會失去很多的客戶。
我們總是說要服務客戶,我覺得我們要有匠心精神、奉獻精神、負責任的精神,才可能把事情做到極致,做到完美。
我們對內對外的服務要做到完美,做到極致,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德國,日本,美國和意大利,正是憑著匠心與品質,成為世界的強國,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說到匠心,我想起了“家”這個字眼。在2013年,“品牌佛山向世界出發”的論壇上,我向當時的市長劉悅倫提出了“中國家,佛山造”的概念,后來也成為我們佛山商博會的一個主題。家是一份責任,但它更是一種奉獻。奉獻到極致,就是匠心。在對待產品、對待客戶、對待工作的過程中,如果能像對待你的小孩一樣,對待你的家人一樣,你的工作的質量會有改變。不只是完成,而是做到位了,做極致了,所以這是一種奉獻。這不單是站在鷹牌的角度,我也希望大家帶著行業,帶著中國人的一份責任前行,這份責任叫做匠心。
匠心,讓每個鷹牌人和鷹牌后人都能以鷹牌品質為榮。
二是產品創新。這幾年來,鷹牌集團深入研究用戶需求,有了一些探索與成果。不管是拋光磚,還是柔光石材,讓我們的產品在終端擴大影響。
三是營銷創新,包括以終端、店面提升開拓為核心的“三開一改”和“1+N”策略,以及設計營銷。這些模式在這幾年不斷的鋪開,才讓我們走到現在。
對于鷹牌集團的創新,我提出了幾個要求。
一是思想的創新。思想上要解放,創新意味著成本,意味著代價,創新不一定成功,但不創新就難以有未來。既然要創新,我們一定要有創新者、創新的條件、創新的資源和創新的環境。公司態度很清晰,我們鼓勵創新,我們尊重創新,我們允許犯錯,創新是手段,不是目的。
二是價值的創新。我們通過創新就是要能夠創造新的價值,轉化新的價值。我向各位推薦《從0到1》這本書,它主要講創新,關注未來。對于我們來說,有些創新可能是實用的創新,而不是顛覆性的創新。
還有一點是讓客戶滿意,只有提供了服務,我們才能保障價格,提升品牌的價值;如果我們不能提供服務,就只能提供價格,那么這個企業就沒有未來。除此以外,還有很多的營銷服務要進行革新。
我們期待,各位員工能夠把匠心和創新轉化到我們的工作中來,實現鷹牌的夢想,鷹牌人的夢想!
謝謝大家。(本文根據2016年1月26日年會上林偉總裁所作的報告——《匠心鷹牌,創新前行》整理)
為什么要提出這八個字?一是基于我們面臨的困難和在目前存在的問題,二是基于2016年的市場機會。我們既要看到機會,也要解決問題,不然無法把握機會。未來已來!我們的日子好不好過?
一、未來已來!我們的日子好不好過?
2016年已經來到,同行和外界都在關注兩點,一是15年的情況還好么?二是對于16年怎么看。這兩句話的背后都是擔憂困惑、迷茫,甚至失望。
我們先來看“危”。
第一,從宏觀形勢來看,經濟、股市、房地產都存在“危”。實際上,行業進入“冬天”已經好幾年了。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也有一兩年了。從2015年開始,經濟上都是新常態;GDP增長放慢,負增長的城市比比皆是;股市漲跌缺乏規律;與此同時,房地產調控加劇。
第二,從行業形勢來看,存在產能過剩,市場疲軟,企業倒閉等問題。
中央經濟會議提出要去產能,去庫存,降成本,去杠桿,補短板。現在行業有40%的產能過剩,要多長時間才能消化?那我們這個行業的產能需要多長時間才能產銷平衡?我相信在兩到三年左右時間。
根據中國建筑衛生陶瓷協會的預測,在十三五期間,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左右的制造型企業要倒閉。去年有20多家企業倒閉,我相信今年會有一大批倒閉,或者停生產線。同質化的產品數量很多,而個性化的產品又很少,低端的庫存很大,高檔的供應不足。通過競爭,勝者活下來,敗者倒閉,財富歸零。
行業倒閉潮的原因,我認為分為內在和外在兩個方面。外在原因是產能過剩、地產拐點,內在原因是核心競爭力不足。現金流和風險控制如果按制不好,就很危險。大環境都一樣,有的人過得了,有的人過不了。我們只能把握內在的因素。
二、未來已來,我們的機會在哪里?
危機,先危后機,危中有機,機從危來。這個時代,機會很多,我們必須提振斗志,提前布局,搶占先機,抓住進一步壯大的機會,在轉型升級中成為行業中堅力量。
未來,我們的機會在哪里?除了行業的機會以外,我們要從更大層面來考量。
第一個機會,從遠景來看,是中國制造的2025。
未來十年,國家都會不斷創造環境、條件和機會,支持更多企業實現這個目標。目前中國陶瓷產業主要處于2.0階段,正往3.0過渡,而中國自上而下對于中國制造2025、工業4.0都大力支持,這也給陶瓷行業帶來發展機遇。
未來的市場競爭,處于主導地位的將是技術的引領者、標準的制訂者、生態的構建者和數據的擁有者,制造業中的領軍企業將是服務型制造業。已經在這一領域率先邁開大步的鷹牌,將抓住更多、更大的發展機遇。
第二個機會,從近景來看,是十九大。
按經濟周期來說,2016是最關鍵的一年,也是最底部的一年。預計受“十九大”的影響,到2017年,經濟可能開始回暖。如果鷹牌繼續練好內功,那么下一陣風潮到來之際,我們就能站在風口上,鷹牌的事業就會繼續揚帆遠航。
第三個機會,是房地產。
從量上來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快農民進城,李克強總理說要解決三個一億人的住房問題,已經進城的一億人,還有棚戶區改造的一億人,還有新進城一億人的住房問題,這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從質上來看,消費結構上,我國的中產階級超過1億。今天行業產能過剩,其實是供需不匹配的結構性過剩,無法適應人們消費升級的需求結構。按需供給或者說創新供給的時代將隨著大數據的演進而迅速崛起。市場的真正繁榮還在前面。
以前突然富起來的人可能會希望把家裝修得很奢華和光鮮,但消費群體的代際轉換導致審美需求在改變,生活水平的提高導致消費需求結構在升級。80、90后的審美觀和價值觀,特別是已經進城的年輕人,他們與父輩不同,崇尚時尚和簡約風格。這對我們的產品和空間設計很有指導意義。
第四個機會,是互聯網。
互聯網是從用戶出發,與用戶深度鏈接。它讓我們的消費方式、體驗方式、鏈接方式和轉化方式都有很大的改變,這一點是我們要發展電商,自建平臺,發展跨境電商平臺建設的原因。因為互聯網,導致我們很多方式的轉變。
三、我們如何生存和發展?
以往我在年會上很少談生存問題,都是談發展的問題。今天很正式的提出生存和發展,這里就兩個詞:匠心和創新。
無論是匠心還是創新,都是我們提升核心競爭力的手段,是價值創造的手段。
匠心鷹牌
匠心鷹牌
我們在中央電視臺發布過鷹牌集團的匠心宣傳片,我希望全體的鷹牌人,包括我們的合作伙伴,熟記并深刻理解鷹牌的匠心宣言,在當中能夠去體現匠心。


匠心,覆蓋了整個消費的生態鏈,在制造、銷售和使用的過程當中,都需要體現匠心精神。
匠心,要有專注、擔當的精神。
匠心,對產品缺陷、品質要有零容忍的要求;對安全生產要有零事故的標準。
匠心,對內、對外的服務要求做到完美、極致。
在目前這種充分競爭、互聯網發達的環境下,即使只有1%的失誤率,都會失去很多的客戶。
有這么一個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期,美國空軍的降落傘都由降落傘生產商生產供應。最初,降落傘的安全性能不夠好,在訓練和實戰中時不時地會發生安全事故。為了迫使生產商進一步提高降落傘的合格率,軍方制定了新的產品質量檢驗方法:他們要求降落傘生產商老板親自試跳。奇跡出現了,降落傘的合格率立刻變成了100%。
我們總是說要服務客戶,我覺得我們要有匠心精神、奉獻精神、負責任的精神,才可能把事情做到極致,做到完美。
匠心的追求,不只是在生產環節和產品品質環節,更要貫穿在整個消費生態,包括產品應用、空間設計、鋪貼、終端展示體驗、網上虛擬體驗、服務體驗和相關聯的物流等。
我們對內對外的服務要做到完美,做到極致,這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德國,日本,美國和意大利,正是憑著匠心與品質,成為世界的強國,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說到匠心,我想起了“家”這個字眼。在2013年,“品牌佛山向世界出發”的論壇上,我向當時的市長劉悅倫提出了“中國家,佛山造”的概念,后來也成為我們佛山商博會的一個主題。家是一份責任,但它更是一種奉獻。奉獻到極致,就是匠心。在對待產品、對待客戶、對待工作的過程中,如果能像對待你的小孩一樣,對待你的家人一樣,你的工作的質量會有改變。不只是完成,而是做到位了,做極致了,所以這是一種奉獻。這不單是站在鷹牌的角度,我也希望大家帶著行業,帶著中國人的一份責任前行,這份責任叫做匠心。
匠心,讓每個鷹牌人和鷹牌后人都能以鷹牌品質為榮。
匠心,讓每個中國人以中國品質為榮。
匠心,讓世界以中國制造為榮。
匠心,讓我們自己能享受、欣賞、瘋狂自己所做的事業。
創新前行
回顧之前的鷹牌,在80年代賣方市場的時候,鷹牌的締造者就提出了“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有我新”的理念,很超前,很有眼光,很有魅力。實際上,我們從2010年開始的這幾年,也在不斷地創新。
一是組織創新。我們對組織架構進行了精簡,形成只有十幾名中高層干部的扁平型組織。通過組織創新,讓組織結構更為扁平化,組織功能更強大,接口更少,責權利更明確,組織效率更高,成本也大大下降。
二是產品創新。這幾年來,鷹牌集團深入研究用戶需求,有了一些探索與成果。不管是拋光磚,還是柔光石材,讓我們的產品在終端擴大影響。
三是營銷創新,包括以終端、店面提升開拓為核心的“三開一改”和“1+N”策略,以及設計營銷。這些模式在這幾年不斷的鋪開,才讓我們走到現在。
鷹牌集團未來三年的發展戰略是“一核雙翼”,即以陶瓷主業為核心,堅定不移做精做強;以孵化新業和投資關聯產業為雙翼,輔助集團發展走出新境界。歸納成三點,就是做強主業,孵化新業、投資關聯產業。這樣的發展思路概括起來就是“守正出奇,多維發展”。
對于鷹牌集團的創新,我提出了幾個要求。
一是思想的創新。思想上要解放,創新意味著成本,意味著代價,創新不一定成功,但不創新就難以有未來。既然要創新,我們一定要有創新者、創新的條件、創新的資源和創新的環境。公司態度很清晰,我們鼓勵創新,我們尊重創新,我們允許犯錯,創新是手段,不是目的。
二是價值的創新。我們通過創新就是要能夠創造新的價值,轉化新的價值。我向各位推薦《從0到1》這本書,它主要講創新,關注未來。對于我們來說,有些創新可能是實用的創新,而不是顛覆性的創新。
價值要創新,還要做好市場化、信息化,精準化,品質化,長效化。要按照市場化的方式。有成熟的項目,我們就孵化它,放在市場上來去檢驗。還要注重品質,要注重數據信息化和精準化的服務和產品,建立一個長效的機制來推動這些創新,讓其轉化成價值。
三是服務的創新。創新服務是有成本的,也是有代價的,這些創新、這些服務、這些產品都需要我們的管理層和員工去推動。這也一個“1+N”的概念,公司是1,員工和經銷商是N。在公司的引導下,每個人發揮匠心與創新,形成整體價值的有效提升。企業 、員工、伙伴構成事業合伙人,打造一支能打硬仗的團隊。我曾經說鷹牌是軍隊、學校、家庭,今天我們更強調軍隊的建設,我說企業、員工、伙伴構成事業合伙人,但必須是有企業家精神狀態之人才可合伙。公司運作必須有合理的人才、規則和底線。用軍隊一樣的作風,匠心做實、創新做強。
還有一點是讓客戶滿意,只有提供了服務,我們才能保障價格,提升品牌的價值;如果我們不能提供服務,就只能提供價格,那么這個企業就沒有未來。除此以外,還有很多的營銷服務要進行革新。
匠心是低頭做事,創新是抬頭看路。“匠心鷹牌,創新前行”是基于當下的這種環境和我們可以預見的機會而提出的,需要團隊一起來努力,也希望政府和各屆人士繼續支持鷹牌!
我們期待,各位員工能夠把匠心和創新轉化到我們的工作中來,實現鷹牌的夢想,鷹牌人的夢想!
讓我們一起來進步,一起來努力!
謝謝大家。(本文根據2016年1月26日年會上林偉總裁所作的報告——《匠心鷹牌,創新前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