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牌陶瓷 | 第133期《鷹視界》
央視播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看地方”節目,鷹牌陶瓷集團成廣東樣本
8月8日開始,央視財經頻道(CCTV2)開始推出系列報道——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看地方,用鏡頭來告訴大家各地最鮮活的故事。第一期節目,央視記者把目光放到了全國改革最前沿——廣東省。

央視記者首先來到了地處珠三角腹地、廣東省乃至全國的傳統制造業基地——佛山。央視記者通過鷹牌陶瓷集團、佛山泛家居電商創意園和美的集團三家企業負責人的講述,勾勒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鮮活故事。

佛山的制造業比重甚高,以陶瓷、家電、鋁材等行業為支柱的“佛山制造”,家喻戶曉。陶瓷業,是佛山制造業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建陶業在佛山開始飛速發展,進入了極其紅火的時候。

廣東省佛山市陶瓷行業協會原秘書長白梅說,“最高的時候,佛山達到了陶瓷生產企業500多家,但是那個時候的生產線是比較落后的。”
2000年后,陶瓷市場競爭白熱化,同質化程度越來越高,對環境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許多不能適應市場發展的企業紛紛退出市場。2008年前后,政府提出“騰籠換鳥”,“三高一低”的企業生存空間越來越小,上百個陶瓷項目遷出,而一些品牌基礎較好、市場競爭力強、轉型升級有成效的陶瓷企業,則得以保留下來。
鷹牌集團總裁林偉在接受央視記者的采訪時說:“這個陣痛對當時的陶瓷行業來說,還是非常之大的,但是今天來看,客觀上來說,又對佛山的陶瓷企業后續的生存和發展創造了很好的條件。”
從高峰時期的500多家到如今的60多家,佛山陶瓷業的經歷可謂“九死一生”,林偉告訴記者,鷹牌全心投入設備升級改造和技術創新,隨著智能化設計成為核心競爭優勢,現在企業生產規模雖然減少了,但是競爭力卻更強了。
林偉表示,鷹牌所探索的陶瓷轉型升級之路,是立足于消費者,立足全行業的,一切從用戶出發,才能解決供給的問題。
而今,鷹牌集團正以“守正出奇,多維發展”為戰略,堅持做好陶瓷主業,孵化新產業,投資關聯產業,走在穩健發展的路上。
除了走訪企業,在本期節目中,央視記者還專訪了廣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徐少華。徐少華認為,佛山作為一個傳統的制造業基地,具有樣本意義。國家發改委把佛山定為了制造業轉型升級的綜合改革試點,可以說是為珠三角其他地方提供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