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鷹牌陶瓷 | 鷹之聲總92期
    品稻盛和夫“六項精進”

        “根據七八十年來的觀察,既是企業家又是哲學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簡直如鳳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學界泰斗、號稱中國大陸國寶之季羨林老先生評價如是。
      
        應公司“企業文化項目組”強力推薦,春節期間有幸拜讀經營大師稻盛和夫著作《六項精進》。沒有任何華麗的辭藻,無須環環相扣的話語技巧,卻道盡“任一企業家如何持續有效經營方可成功”之奧妙,說透“任一個人如何處事為人即可成就精彩人生”的緣由。該書以最為樸實的措辭,最為簡約的案例與對話一氣呵成,讓人從頭到尾一字不漏地品讀,熱血沸騰之余也略感慚愧。愧疚之意在于貫穿本書始終的“六項精進”總結歸納其實就是“努力、謙虛、反省、感謝、積善、排憂”,從小就被受諄諄教導的做人基本原則和自知習以為常的行為舉措在如今快節奏、重浮躁的氛圍中已難覓蹤影。然而細細品味,一直被奉為致深奧秘的企業經營、職業生涯管理、危機公關等等一系列課題原來皆可歸納于“六項精進”措施處理范疇,如此易懂易學的經營哲學又讓人重拾信心,蠢蠢欲動,即使面對當今風云變幻的惡劣環境卻也信心倍增。
      
        俗話說“學以致用,知行合一”是讀書的最高境界,借熱血沸騰之勢和自行慚愧之心,為進一步鞏固延伸讀書體會,結合自我理解與過往經歷略談幾點心得如下:
      
       “六項精進”首推“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讀完本書,個人認為最佳意味深長、沁人心脾的思想觀點就是“除了拼命工作外,世界上不存在更高明的經營訣竅”。在稻盛先生的思想寶庫底層,工作努力重于一切,拼命則可戰勝一切。不管哪個年代,不論合種不景氣的環境,只要拼命工作,任何苦難都可以克服。職業生涯前40年期間,成功創辦兩家世界500強企業并自今經營穩健。敢于挑戰,年近八旬仍臨危受命,接掌瀕臨破產的國家形象企業“日本航空”并另其起死回生,足見稻盛和夫先生“付出努力、拼命工作”所取得的成績之偉大。同時,稻盛先生還提到了還提到了兩個觀念,個人覺得深有感觸。其一是“只要喜歡你的工作,再努力也不覺得其苦”,再就是“全力投入工作就會產生創意”。個人跨入鷹牌公司工作的第五個年頭,從“助銷”、“銷售一線崗”到“政策規劃”、“數據分析崗”到“產銷規劃”、“管理助理”。一路走過來,應公司需要,個人工作崗位和工作內容方面經歷了非常多次的調整甚至是徹底顛覆。本著一份“堅持心”和“責任心”,從了解新崗位到熟悉,從嘗試新工作到喜歡,過程中基本放棄雙休與加班補休,截止當前基本掌握前期所有崗位所需的各項技能,形成了較為獨立準確的個人主見和工作方式方法并樂于其中,也得到歷任直屬上司的認可,在公司現任管理層領導的支持下一路走來直到今日致力于集團公司中層管理崗位。在此,個人認為工作與人生存在以下良性循環“拼命、努力工作———形成創意、獲得成績———喜歡工作、樂在其中而不覺其苦———企業發展、人生精彩、努力工作”。
      
        “六項精進”重“謙虛”,重“感謝”,推“行善”。“重謙虛”推崇大家信守“惟謙受福”。“謙虛”作為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論語》道“三人行、必有我師”、明代哲學家王陽明“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陳毅“歷經古今多少事,成由謙虛破由奢”等等都是提倡“謙虛”,毛主席也號召我們銘記“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我們應當哪個永遠記住這個真理”。“感謝”即為“感恩”,“行善”即“助人”。世間萬事萬物都是有聯系的,都是相互依存的,感謝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感謝社會、公司給予我們生存平臺與空間,感謝上司支持、感謝同事配合等等。總之,做人做事常懷感謝之情,與人相處,處世做事定將一馬平川、游刃有余。稻盛先生感慨“我活著,不,讓我有活著的機會,我要表示感謝,這樣我就會感到幸福”。“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是“行善、積德”參考原則。其次,“六項精進”鼓勵倡導“要每天反省”。個人認為反省重要,且眾人都會,關鍵再于堅持,在于反省并總結吸收。最后,“六項精進”提倡“免除感性的煩惱”,個人理解為為人處世要“拿得起,放得下”;“面對現實、處理問題要理性、要客觀,不應強求”,大乘佛教更有“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之勇敢精神。那么,響應“六項精進”,不要有感性的煩惱,讓我們知錯能改,放眼未來,再創佳績。(易良)
    首頁 返回
    长谷川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