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風,一切恍如昨日。在這個艷陽高照的季節,在這充滿書香味的季節,望著那背著書包的小朋友,那連串的童年時光在腦海不停閃現。是什么撩動了對童年的思緒,是什么牽動了對書包的情節。
自小在農村長大,沒有城里孩子那份幼兒園還得牽著手去的幸福。學前教育,是兒時最開心的樂園時光,那時的我們都很喜歡回答問題。幾乎沒有不希望老師能提自己起來回答問題的。為了能讓老師在眾多同學中選自己起來回答,每個同學總是把手舉得高高的。但是在所有的人都把手舉得高高的時候,如何讓老師發現自己呢?那就只有一個辦法了,就是爬起來,身子前傾在課桌上,手用盡力氣往前伸。就這么著,爭先恐后回答問題的場景在教室里上演,最后幾乎是個個孩子能爬到課桌上,把手伸到老師的臉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自從上了一年級后,很多人都成了蔫了的花,耷拉著腦袋,盡量往下縮,害怕老師提自己回答問題。
上了小學二年級后,我就很喜歡看小人書,特別是《三毛流浪記》。但我總歸是個完全不認真讀書的小孩。那時候我對老師的感覺,用四個字來形容,那就是:既敬且畏。不說別的,光說上課,我就不像那些調皮的孩子,敢在課堂上嘰嘰喳喳的。我們那時候,上課期間一般都很安靜,但一到自習課或老師不在的時候,那幾個調皮搗蛋的男同學就會唯恐天下不亂。這時候他們玩得最多的就是折個紙飛機在教室的上空滿天飛,運氣不好時,那些正在空中飛的紙飛機還會撞上剛走進教室的老師。這時我們女生總會幸災樂禍地在心里偷偷笑,因為衛生值日表又有一個星期都不會有我們女生的名字了。
記得那時候我們班的女生都喜歡跳皮筋,家里都窮,買不起,我們就在下課后跑到學校后面的瓜地里采瓜秧,然后把上面的葉子都拽掉,就這樣做皮筋,那時候我在我們班跳的最好了。還有偶爾(僅僅是偶爾)爺爺、奶奶偷偷給個幾毛錢就會拿去買“火龍丹”吃,是些炸的用面做的小圓蛋蛋,里面是空心的,一毛錢買十個左右,各種顏色的都有,能買上一次就很奢侈了……還有那種兩分錢一碗咸味的瓜子;五分錢一根的冰棍……
總的來說,那時候讀小學不像現在的小孩緊張,我們上勞動課時還可以去地里拔花生,去山上撿柴草,或者是秋收的時候去摘茶籽。我們最喜歡的是摘茶籽,因為把茶籽交給學校之后,到了年底,可以抵扣學費,甚至還可以多賺幾毛錢。當然,那時我們的家庭作業也是有限得很:抄抄書本,組幾個詞、造幾個句、完成幾道數學題,如此而已。
那時候讀書條件雖艱苦,但沒有人覺得是一種苦,而現在條件優越了,但讀書卻成了孩子們的苦差事。是社會的壓力還是心態的問題呢?
書包,那裝滿我兒時的記憶,是我一生的快樂的包囊!
(黃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