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5日~9月29日,鷹牌再次代表中國建筑衛生陶瓷企業參加在意大利博洛尼亞舉行的CERSAIE展會。那么,團隊從博洛尼亞看到什么,學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呢?國際營銷中心總經理夏安麗、華鵬營銷中心總經理姚松榕、鷹牌營銷中心策劃總監閆蕾與《鷹之聲》分享了他們的“觀后感”。
關于展位設計
《鷹之聲》:今年鷹牌的展位得到了許多行業媒體的好評,認為其融合了中國風與世界時尚元素。閆總,您可以談談我們的展位設計思路嗎?
閆蕾:2012年意大利展會設計前期,策劃中心和國際部經過深度溝通,得知此次展會以展示品牌形象為主,只做產品陳列即可。同時確定此次展會主推微晶產品,因此一改往年地面用拋光磚習慣,2012年展館地面使用微晶磚。我們公司展位為8米X8米(64平方米)正方形展位,同時正中位置有6平方米立柱。近年來多次試驗,最終討論認為完全敞開式布局較為合理,顯得沒有那么局促,同時展示內容更為醒目。因此結合結構進行了完整的頂部處理。另外加強了標識的處理,采用發光字。增加多媒體影像宣傳。而在外立面,由于博洛尼亞展會為國際性展會,大多數展館外立面形象簡潔,因決定外立面整體不做陶瓷產品的運用。在材料選擇方面舍棄涂料(涂料與內部微晶磚的華麗感不匹配),選擇了櫥柜公司生產的烤漆定制板,主要是色調與國際色吻合,同時質感與內部微晶產品相匹配。
《鷹之聲》:夏總,聽說鷹牌在博洛尼亞的展位———36館B54是一個熱門的地方。你認為它在展廳設計上有什么特色呢?
夏安麗:本屆展會中,鷹牌展館設計主打中國風格,在展廳設計上也是別出心裁、獨具匠心。因為國外展館設計外墻立面多是刷涂料,設計簡單。鷹牌展館保持和整個展館風格一致,設計師特意挑選了咖啡色的櫥柜板,晶瑩透亮的櫥柜板,加上板邊緣亮光的金屬材質,中間鏤空的鷹牌LOGO以及“鷹牌陶瓷”四個大字,讓外立墻大氣而又吸引眼球。展廳正中間,一面巨大電視屏幕,不間斷播放鷹牌陶瓷宣傳片,吸引眾多客商駐足欣賞。
內部設計布局,充滿了濃厚的東方韻味,展廳入口處擺放的是繪有中國畫特色的荷葉的擺有中國畫卷和藤條的石筒,儲藏隔間的立墻,被設計師利用起來,加以隔間擋開,擺放了各式各樣的中式花瓶,燭臺等,猶如一家書香門第的書屋。
特別是位于展廳里面的茶道區域,墻面上懸掛一個圓形竹制的中國雕花飾品,下放一張古香古色的老式櫥柜,上擺兩個系著傳統中國結的瓷瓶,外加夏先梅同事一身紅色旗袍,穿梭于展廳間,韻味十足,吸引了大批客商參觀,品味中國香茗。
但是,由于空間面積所限,無法將微晶玻璃所表達的奢華理念和海砂石類拋光磚所代表的歐式優雅風格同時表現出來。施工細節也有待改善。
《鷹之聲》:姚總,您是第一次到博洛尼亞。您認為公司此次展會的展館設計效果如何?
姚松榕:整個展館在外立面的材料及顏色上,有國際化的趨勢。建議參考目前國際流行的主色調(白、灰、米、黑色)來進行展館設計,尤其注意燈光與產品的配合(如何展現出產品特色)。最后,適當運用一些抽像化的中國元素,如青花瓷器、紅色中國結、書法等來點綴、突出我們集團公司的特色及文化底蘊。
從展會看產品趨勢
《鷹之聲》:從這次展會上,它體現出來的產品趨勢是怎么樣的?
姚松榕:產品方面仿石材與仿木材是主流,各自占有半壁江山,其他肌理幾乎沒有。薄板(或薄磚)在此次展會上有展出的企業亦不少,尤其是大規格的產品大量展出,也許很快國內也會開始跟風。
夏安麗:產品趨勢方面,我重點分析了幾個國家的廠家。西班牙廠家多展示瓷片產品,種類不多,變化不大,參展廠家相對去年有所減少。展示產品多以石紋、肌理類產品為主,規格有200x600mm,250x750mm和300x900mm等,小規格居多,且多以紅底陶質瓷片為主。
意大利廠家多以地磚為主,相比以前石紋類為主的產品,今年主要以木紋磚和水泥磚為主,石紋類磚也已轉變為一石三面,走細膩路線,紋路不再那么明顯。三、其他國家參展商,包含中國,土耳其,巴西,印度,泰國,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家,多展示一些普通釉面磚,還有一些噴墨全拋釉和瓷片。拋光磚展示廠家相對有所增加,玉石紋路類產品增多。
就是今年展會期間,大規格產品開始逐步流行,不少廠家都在展館顯要位置展示了此類產品,預計會在未來的市場中占有一席之位。
我們應該向歐洲學習什么?
《鷹之聲》:從展會中觀察,歐洲人以及他們的產品和我們有什么不同?
閆蕾:我們常人心中的歐洲人是怎樣的?慵懶?刻板?喜歡享樂?此次我看到了享樂背后的認真、刻板背后的極致———是性格,也是產品。他們的產品研發理念:產品種類不在多,而在如何將一種工藝、一種產品做到極致。單個系列做到顏色豐富的極致、肌理模仿度的極致、質感的極致、變化的極致、搭配的極致。
姚松榕:坦率地說,國外同行在新產品的花色方面,并沒有特別突出的地方,所有的產品基本上國內都有。但他們在細節方面的處理,我們跟他們的差距就非常大。表現有:產品圖案與顏色搭配,尤其是產品圖案肌理呈現方面的細節,處理得非常完美。
國外優秀同行在產品開發、設計的系統化,一個產品系列里從圖案的選擇,到產品圖案的實現,比如顏色、肌理、表面效果,到產品規格選擇,到同系列產品搭配及配件選擇,再到產品空間設計,即加工應用、軟飾、燈光等元素的實現。整個流程,感覺是串聯在一起的,所以大多數空間感覺是舒服的、和諧的。而反觀我們國內的產品及空間,絕大多數在你單獨去看某一項的時候,也許也會覺得相當不錯,但往往在某個點上,甚至幾個點上是孤立的、發散的,聯接不到一起。有了以上兩點,我們推出產品的生命周期之所以越來越短,應該也就容易理解了。雖然國內外文化、經濟發展差異較大,但隨著行業交流頻繁,在技術方面基本已可同步。我們對于細節的追求態度及產品開發、設計系統化的思維方面,跟國外同行的差距,似乎并沒有拉近。在這次展會上國內同行均有此共識。建議公司應盡快開始導入系統化的產品開發、設計戰略,并以此貫穿研發、生產、營銷全過程。
《鷹之聲》:閆總,您認為歐洲陶瓷產品的競爭力在哪里?我們該向他們學習什么?
閆蕾:品質?圖案?似乎是,好像又是。他們的產品競爭力是:用產品表達產品。顏色、表面質感、搭配,統統遵循設計學理論———在統一的前提下進行變化。顏色上色調柔和、統一,顏色變化過渡緊密;表面質感:肌理仿真度高,同時做一石多面處理。以上這兩項都是為最終搭配變化提供條件,產品本身以及使用形式進行多樣組合搭配。
但我覺得,最應該向歐洲學習的,不是產品、技術與設計,而是理念、方法和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