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復興
前言
當今世界,文化已經由一種精神生產力延伸為一種生產力精神。在經濟全球化、信息化浪潮的影響和推動下,企業競爭逐漸上升為企業文化力的競爭,誰擁有文化優勢,誰就擁有競爭優勢和發展優勢[1]。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阿馬蒂亞.森曾經指出:企業文化和經濟倫理在下一個十年將成為企業興衰、國家經濟振興與否的關鍵。美國歷史學家戴維·蘭得斯也在《國家的窮與富》一書中指出:“如果經濟發展給了我們什么啟示的話,那就是文化乃舉足輕重的因素。”而我國的大多數企業家都認為企業文化是企業發展的軟實力,如廣東佛山地區的部分建陶企業就嘗到了企業文化在生產管理、獲利能力和品牌競爭力方面的甜頭,一些具有先進文化優勢的知名企業如鷹牌、東鵬、新中源、新明珠、歐神諾、唯美等還在企業轉移、兼并和擴張過程中,復制克隆文化基因,并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相比之下,有些企業在企業轉移、兼并、擴張和提升過程中,不重視企業文化的建設,不用先進的理念來引導企業發展,不擴大自己的視野及時吸納、兼容富有張力的文化,就會導致企業出現衰退、甚至于退出經濟舞臺,佛山近幾年就不乏這樣的案例,新科迪就是最能說明問題的典型案例之一。
建陶企業文化是建立在社會道德觀、企業價值觀和商業倫理觀基礎之上的靈魂文化,因此,建陶企業文化的創新開發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以史為鑒”,“以政策為導向”“以民族文化為出發點”的多元開發理念。在創新開發的過程中要始終不渝地堅持民主決策機制,要讓理念和文化深深扎根基層,融入進社會。企業始終是以贏利為目的,企業的價值觀要與同樣來自社會來自群眾的社會價值觀、科學發展觀相和諧,同時,作為企業要有全球視野,科學文化無國界,在世界文化融合和滲透過程中,企業文化的開發就是要在繼承發揚優秀傳統文化和挖掘本企業文化資源的同時,廣泛借鑒國內外先進文化成果,批判性選擇性吸收,要用創新的理念對各種文化資源進行整合、提煉、升華。在企業文化視野開拓方面,筆者認為新形勢賦予了以下幾個新使命:
1、立足民族文化、融和多元文化的文化使命。
陶瓷行業曾幾度出現對企業文化視野的認識偏差問題,上一世紀八十年代,企業文化開始登陸中國大陸,一些企業家開始全盤引進吸收,由于外國先進企業文化與中國社會制度、國民素質、社會道德理念以及企業管理水平上的差距,就出現了嚴重的水土不服,根本沒有發揮出文化的動力,甚至還出現了阻滯企業發展的情況。廣東鷹牌陶瓷集團1997年開始向國際化進軍,通過上市和代表中國陶瓷到意大利博洛尼亞參展而融入世界文化色彩。2006年鷹牌陶瓷憑借優勢的企業文化和打造企業的“七個一”工程建設而榮獲該年度中國企業文化的兩項大獎即“中國企業文化傳媒優秀領導者”稱號和鷹牌企業文化陣地《鷹之聲》獲“中國優秀企業刊物”二等獎!盡管2010年鷹牌經歷了企業轉制、國際環境變化、國內房地產調控、行業環境“前熱后冷” 等一系列因素的影響,但是仍然碩果累累。2011年春天,鷹牌集團在黃埔軍校集中軍訓重塑執行力之后,為了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出爐了《鷹牌集團企業文化綱要(試行)》。
《鷹牌集團企業文化綱要(試行)》“傳承建陶文明,讓生活更美好”使命不僅融入了“把信送給加西亞”的中國西點軍校“黃埔軍校”的執行力文化理念,又成功實現了與佛山市禪城區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的對接,更強調了作為領頭羊陶瓷企業的行業可持續發展責任。剛剛不久,我看到新浪地產網對總裁林偉先生的采訪“我們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我們的品牌,我們的產品,我們的服務,我們的渠道,我們誠信規范的管理以及公司多年塑造的好口碑。最核心的是鷹牌人負責任的、誠信的企業文化”。其實談到企業文化,林偉先生在2011年5月9日與信陽市上天梯管理區李強書記的調侃談話也正說明了鷹牌陶瓷的文化魅力,“一個人最富有的東西是思想,一個企業最富有的東西是文化,一個企業的發展十年靠機遇,百年靠文化,千年只有靠文化,中國有5000年的歷史,流傳下來的是文化和對文化的信仰。我3月份去過河南的洛陽,那里有一對林姓父子都經營鷹牌瓷磚,而兒子又對兒子說你長大后也要經營鷹牌瓷磚,他們對鷹牌的熱愛,也正是源于對鷹牌文化的熱愛。只有信仰(陽)才能登上天梯,才能登上中國建筑陶瓷的標桿企業,才能代表中國建筑陶瓷在意大利博洛尼亞舞臺上博得喝彩”。
2、發揮政治文化對企業文化的導向作用和企業文化對政治文化的滲透影響作用。
政治文化是建立在基礎企業文化之上的上層建筑文化,他對基礎企業文化建設有引導作用。我國的優秀企業文化無不是以政治文化作為導向,青島的海爾集團、河南漯河的南街村集團、深圳華為集團、河北邢臺的晶牛集團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深圳華為集團用毛澤東思想來武裝職工,強調無私奉獻精神,但又主張決不讓“雷鋒”吃虧。在發展初期,運用毛主席游擊戰術,集中優勢資源大打殲滅戰,即“寧肯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在入世之際,又發揚百萬雄師過大江的精神,即“雄赳赳、氣昂昂,跨過太平洋”去海外建立營銷網絡。華為集團在管理上還搬用了我國的政治體制和組織方法即華為集團的“基本法”和華為集團的以民主集中制建立起來的專業委員會。華為“下一道工序就是用戶”的用戶至上服務理念也是建立在毛主席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政治觀點上的。華為人認為,企業文化離不開民族文化與政治文化,中國的政治文化就是社會主義文化,華為把共產黨的最低綱領分解為可操作的標準,來約束和發展企業高中層管理者,以高中層管理者的行為帶動全體員工的進步。華為管理層在號召員工向雷鋒、焦裕祿學習的同時,又奉行決不讓“雷鋒”吃虧的原則,堅持以物質文明鞏固精神文明,以精神文明促進物質文明來形成千百個“雷鋒”成長且源遠流長的政策。華為把實現先輩的繁榮夢想,民族的振興希望,時代的革新精神,作為華為人義不容辭的責任,鑄造華為人的品格。堅持宏偉抱負的牽引原則、實事求是的科學原則和艱苦奮斗的工作原則,使政治文化、經濟文化、民族文化與企業文化融為一體。
鷹牌陶瓷集團在改制前,石灣街道辦是大股東,2010年企業改制后,成為石灣街道的獨資企業,黨組織工作也在鷹牌得到了發展,黨員數量和入黨積極分子數量得到了空前發展。2011年在黨的領導下,組織管理干部和工程技術員申報了佛山市宣傳部組織2011年哲學社會科學科技計劃重點項目《廣佛同城背景下佛山市傳統產業可持續發展研究》。《鷹牌集團企業文化綱要(試行)》的“自我超越,追求卓越”的企業精神正是政治文化、經濟文化、民族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匯。
3、企業文化開發建設的根本點是:企業基層組織的“4E”管理。
“4E”就是英文的“everybody、every、everything、everyday、everyall”,即每一人、每一事、每一天、每一物,這些細小末節就是企業文化開發的源泉。青島海爾集團是細節管理文化的首度開發者,也是最大的獲益者。對于“每一人”,海爾認為,“如果把企業比作一條大河,每一個員工都應是這條大河的源頭,員工的積極性應該像噴泉一樣噴涌而出,而不是靠壓出或抽出來。小河是市場、用戶。員工有活力,必然會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提供優質的服務,用戶必然愿意買企業的產品,涓涓小河必然匯入大河。計劃經濟下的‘大河有水小河滿’,助長了員工吃大鍋飯的思想。在市場經濟下,必須改為源頭噴涌大河滿,把每個員工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成為噴涌的源頭”。對于“每一天”,海爾認為“應‘日事日畢,日清日高’即:每天的工作每天完成,每天工作要清理并要每天有所提高”。對于“每一事”,“什么是不簡單?”海爾認為,“能夠把簡單的事干千百遍都做對,就是不簡單”;“什么不容易’?大家公認的非常容易的事情認真地做好,就是不容易”。對于“每一物”,海爾老總張瑞敏曾當眾砸了不合格的電冰箱產品,海爾認為“要想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取勝,第一是質量,第二是質量,第三還是質量。質量不打折、服務不打折、信譽不打折”。
鷹牌陶瓷的文化活力也是來自鷹牌陶瓷的每一人、每一事、每一天、每一物,鷹牌陶瓷組織全體員工參加文化建設、并通過培訓學習、詩文筆會、文娛活動、社會調查、旅游活動等來引導工人的理念提高工人素質并堅持用“木桶原理”找出“每一人、每一事、每一天、每一物”的薄弱項,并及時整改,提高全系統水平。鷹牌陶瓷運用“不斷創新,向客戶提供差異化的高附加值的產品和服務”經營理念徹底改變了對中國陶瓷“大老粗”印象即“大,笨大,大手大腳,大消耗,大浪費、大污染;老,老套,理念落后,產品守舊、不喜創新,照搬照抄;粗,粗糙,方式粗暴,做事粗心,粗制濫造,粗放管理”并在意大利贏得了很高的美譽度。
4、企業文化建設的關鍵點:是企業價值與個人價值的共創共融共贏,最終目的是創建和諧文化。
當代企業價值觀的一個最突出特征就是以人為本,以關心人、愛護人的人本思想為導向。當代企業的發展趨勢已經開始把人的發展視為目的,而不是單純的手段,這是企業價值觀的根本性變化。1939年比爾·休利特和戴維·帕卡德在一個簡陋的車庫里創建惠普公司時,就把信任和尊重員工當作公司的核心價值。經歷了60多年的風風雨雨,當年的小企業如今已跨入世界500強的前列,其“為客戶創造價值,為員工實現夢想”的核心價值觀仍吸引著世界精英的眼球。同樣,在1974年佛山石灣的一個破舊車間里,鷹牌人用“品質全球信賴”的價值觀、發展觀和世界觀為鷹牌陶瓷贏得了騰飛的時代。(6月刊征文主題:鷹牌的愿境:世界品牌,行業標桿。歡迎賜稿。)